叔叔应该知道:太行山、巫山以东、大江以北为平原地带,可其余我大唐的疆土,都是以山地为主。如果山地的树木遭到砍伐破坏,以长安周围八水为例,到那时估计只有渭水、泾水、灞水还在,其余的只能成为历史、到那时,百姓到哪里取水灌田?”
喘了一口气,殷清风接着说道:“还记得前年小侄求叔叔帮小侄到河西找一种杨树吗?这杨树就是为了如果哪一天这水土没有保持好,用来救治那些被破坏的土地。
现在我又发现这青檀比那杨树更加有用,但是以小侄的能力,是不可能将这青檀遍植大河两岸的,所以只能向叔叔求助了。”
又是一阵沉默后,李世民沉声问道:“既然你想了这么多,可有具体办法?”
“青檀的种子成熟后,叔叔下令收集,遍种于大河两岸叔叔还可以下令:淮水、秦岭以北地区,每个百姓每年植树五棵以南地区,每年每人植树两棵。只要二十年,这大唐又会变成山清水秀的人间美景。
这种植的树木不要规定什么固定的品种,也可以在河边、路边种各种果树。这些果树成熟后,不但可以保持水土,更可以滋养我大唐百姓的身躯。
另外,这次出行,我看到河东地区已经按照叔叔的旨意,派官员下去教导新的种植技术。随着这新式耕种技术的普及,我大唐缺少食物的状况将一去不复返。
大唐在取消了庸与调之后,原先的租也可以由三石,改为两石,这剩余一石由种植树木来代替。种树只需出力气,与多交一石米来比较,他们更愿意去植树。”
“嗯,你继续说。”李世民不置可否。
殷清风看着长孙氏在不停的写,似乎在记录自己刚才说的那些内容。殷清风心里觉得奇怪,难道她现在改行当秘书了?
“小侄沿着薄山中条山古称北麓走了一趟,发现那里基本是少则五六户,多则三十余户便为一个村落,而且距离县镇很远。这就造成了管理不便。
以大江以南百越之地来说,那里不但有古百越之民,还有前朝的遗民在大山里面。这些人既不能为我大唐上交税赋,又因为长期与大唐各州、县不交往。长此下去,难免会多大唐怀有敌意。
如果某个时期治理不好的话,他们就是叛乱之源中国第一个女皇帝就是在这里出现的,武则天是第二位女帝。。
从两汉开始,这人口都集中在关中和大江以北,但现在我大唐已经幅员到了岭南地区。偏偏那里又山地众多,而现在我大唐国朝初立,还不能有效的管理南方。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将那些位于山区的州、县撤掉,将民众集中在平原之地。一个是能保持水土,二,可以有效管理百姓。
那么叔叔会问了,如果百年之后怎么办?到那时人口不断增加,平原之地就不够用了,难免又有人逃向山区。
之前小侄谏议过,将高句丽作为大唐的磨刀石。但,再厚再韧的磨刀石也有被磨薄的一天。
等大唐的朝政稳定之后,高句丽也就失去了作用。
想必叔叔比其他人更能理解这高句丽给我大汉民族带来的耻辱吧。每每想到我大汉忠魂,竟然没那些夷族叠成京观,小侄的心就隐隐作痛。
等高句丽失去了磨刀石的作用后,这汉人的耻辱和仇恨就可由当代的帝王来昭雪了。
以那片土地,生息两千万人口是没有问题的。还有高句丽半岛,那里也可以生养一千万人口。
所以,这山区的民众,叔叔大可以迁徙出来。”
殷清风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随手抓过杯子喝了一口。他继续说道:“这一次出行,主要是为了帮薛繁星寻找家人。小侄发现薛繁星的胞弟是一个学武的奇才。但是留在小侄身边是没法教导的。小侄对兵法、兵书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殷清风就是用了一个常用的歇后语,结果长孙氏“噗呲”一乐,让他瞬间走神儿了。
看了她一眼,殷清风接着说道:“既然他是习武奇才,自当拜名师为徒。这大唐谁不知道叔叔用兵如神?可是叔叔又每天忙于政事,所以小侄建议叔叔将自己用兵之法写下来。
不但叔叔将自己统兵的心得记录下来,还有为我大唐开创的基业的功勋们,都将自己的心得写下来。然后建一所军事学堂,专门教导军中的将士,或者是那些”
李世民笑着打断了殷清风,“程知节他们最近就这军事学堂每日与那些文臣们争执不已。
你这建立军事学堂的谏议,直接点了那些文臣的痛处妙”
李世民没说咱们个妙法,殷清风也没问,“这学堂嘛,就由那些功勋们去讲课。他们当中有些人过些年难免会有英雄迟暮的感觉,不如到学堂去教书。一来可以教导将士和那些有志在沙场立功的年轻人,二来,也弥补他们不能再跃马沙场的遗憾三呢,可以留下宝贵的领军经验。
除了为那些已经成丁的人准备学堂,还可以成立少年军营。”
“嗯?”这个说法,殷清风上次可没提到,李世民问道:“少年军营?是什么?”
殷清风说道:“长安城里好多勋贵子弟都有荫封。原先,无论文臣还是武勋,他们的后人都去堂学习然后进入仕途。现在,他们又多了一个选择军事学堂。
那些年龄在十二至十八岁之间的勋贵子弟,统统扔到军事学堂的少年军营里学习基础军伍本领。
现在天下安定,而且那些勋贵也要从事商贾,这酒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朱门拥有了大量财富。这样的家族,难免会出现纨绔子弟。这纨绔子弟呢,是不甘心在家里扮演纨绔的,他们会满长安的惊扰百姓。
所以,不如将他们扔进少年营,让他们接受严格的军营管理。等十八岁之后,那些想以文官出仕的去国子监、想进入军伍中寻求富贵的继续在军事学堂里学习更高深的知识,总之不能留在长安城里祸害百姓。”
“那要是他们不去呢?”李世民问道。
“不去?”殷清风一怔。
这个问题他还没想过,沉思了一会儿,他抬头说道:“一些人进入仕途、一些人去沙场搏性命,为的就是将来有一天能封妻荫子。
叔叔可以下令:从律令实施开始起,那些荫封的子弟只有从少年营中出来后才能出仕,而且还要看他们在营中的表现。
表现好的不管他在家族中是嫡子还是庶子都荫封。相反,如果已经有荫封在身的,如果表现不好,予以裁撤荫封。不愿意进入少年营的,不撤销荫封,而是停止俸禄。
他们要是觉得不丢脸的话,可以不去。
“哈哈哈,丢脸,哈哈哈,看谁敢不去好,单是这学堂的建议,我的大唐就万年永固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