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厅内响起惊呼声。
免收一切费用这刀捅得太狠了!
颜氏家族不结党不营私,即使收徒授课,也只是养家糊口的权宜之计,但其他家族可不是如此。
经书传家可不是只传给自家子弟那么简单,谁来求学,要先看看资质如何,家族背景如何。值得培养了,或值得结交的,方会收其为徒或是开放一部分藏书。
这样的模式经营了几百年之后,每个家族都会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那是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现在,免收一切费用这刀捅出来,短时间或许看不出什么效果,但结合殷清风刚才说的“儒学非治政之学”,想想都知道那些学堂教的将不再是以儒学的典籍为主了,可能是农业,可能是工匠,也可能是商贾
若是这些学生学有所成,科举考试的内容必然是水到渠成的进行更改。到时候,那些所谓的经书传家的家族在朝堂上还有优势吗?一旦这些家族的子弟在朝堂上的比例过低,他们的家族将会毫无疑问的、不可逆转的衰败下去。
等等!主持皇泽院的人是谁?李伏威?他的义兄?是太子选择了李伏威,还是干脆是他向太子谏言的?
颜师古有些哆嗦了,“你你你和太子”
殷清风道:“关起门来,自家人说自家话。太子的很多事情,甥男都参与了,包括帝国银行,包括军事学院。”
“那那皇泽学堂”
“既是甥男谏言的,以后学堂的费用也是甥男出的。”
“呼”“天哪”
殷清风没有将裴氏和韦氏作为例子,倒不是怕颜氏生出什么兔死狐悲的情绪,而是他对那两族使出的招数根本不致命。
短时间内,或许这两族的族人因为暴富而迷失了本心,但时间久了,富裕的生活已经变成一种常态了,再蹦出一个有识之士来,严厉要求族中子弟必须以、以科考为主,若是再把学习成绩与零花钱挂钩,那两个家族不但不会衰弱,反而会更强大。
同样,他也没拿荫封来说事儿。李世民或许会改动荫封制,但他不会完全绝了这条收拢人心的制度。
真正能影响到世家地位的,还是义务教育。
首先,他教什么,那些学生就得学什么。不想学也可以,有一天他们终会发现,他们的子弟即使精通了四书五经,最后也考中了科举,但他们的官职嘛就呵呵了。
其次,世家的由来,便是垄断教育的结果,是他们让成为一种高尚的象征。
就像二十世纪一样,八十年代的中国,高中毕业生在乡镇级别的机构里已经是高学历的人了,九十年代是大学学历,到了二十一世纪初,研究生勉强有个体面的职业和收入。
普及教育,在古代的影响意义更深远。
世家将从神坛下走下、迷信宗教与鬼神的现象将得到改变、皇帝与百官想要再治理已经不是愚民的百姓,他们必须要更专业更用心
这些还只是国内的效果,还有国外的。普及了教育,中华文化在地球上的传播和影响,就会比历史上的更广泛更深远!
就如佛教侵入中华文明、教侵入欧洲与非洲、好莱坞入侵全世界等等一样,中华文明也可以一手举着文明典籍一手拿着刀杀向全世界!
颜思鲁颤声的问道:“太子果真果真要对世家动手?”
殷清风道:“不是要杀要打,毕竟他们也是大唐的子民,太子只是想要他们认清楚,他们只不过是大唐万民中的一员而已。”
颜思鲁的胡子差点儿没气歪了。
世家就意味着高高在上、世家就意味着他们可以随意践踏他人、世家就意味着享受他们享受不到的特权没了这些,和杀了他们有什么区别?
但是,他已经没心思去想别人家的孩子到底会如何了。
“那那,颜氏呢?太子对颜氏是否也如此?”
殷清风笑着说道:“姑翁放心,既然外孙来了,还能让颜氏吃亏了不成?不但是颜氏,外孙同样也不能坐看殷氏衰落下去啊”
颜思鲁等人稍微放下一点心。
“那清风你对颜氏有何建议?”
殷清风道:“其实,不管太子做何革新,颜氏又能如何衰败?千百年来的颜氏,不是一直安贫乐道的吗?”
安贫乐道是没错的,可这话像是好话吗?
颜思鲁瞪着殷清风。
“在太子的谋算里,儒家的衰败是必然的,但颜氏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啊”
颜思鲁等人皱起眉头。
“颜氏可以借着给各典籍断句的机会,重新诠释先贤们的思想,引导世人的想法向太子的意愿靠拢。比如,刚才外孙说的儒学非治政之学。
颜氏也可以将颜氏的祖训向世人传播。比如,祖训中规定族中子弟犯了哪些错误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或者是逐出家族。
这样做,既宣扬了颜氏的名望,又让世人依此为规范来教导自家的子弟。
国人历来是德与法并行,甚至德要高于法。
太子重视律法,但他更希望在他的治理下,这天下将无贼无盗。
颜氏以一家之族训,却教导天下万民,试问,天子与天下人将会如何看待颜氏?
到那时,每家每户皆奉一本颜氏家训为治家圭臬到那时,我大唐子民视道德败坏尤甚于作奸犯科到那时,颜回公在万民的心中将比孔师还尊崇!”
颜思鲁哆嗦了、颜氏族人哆嗦了
万民皆奉颜氏家训为治家圭臬颜回公在万民的心中将比孔师还尊崇天啊太美妙了
颜思鲁再次颤声道:“可不敢比肩孔师”
“敢于不敢,不是外孙说的算,也不是姑翁说的算,而是那天下的百姓。所以”
“所以什么!”颜思鲁急不可耐的追问道。
“所以,颜氏家训要增加很多很多的内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