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吴、楚等七国叛乱,我们南河竟也被卷入其中。我家大王一心专注于修行之道,根本无心掺和这些世俗纷争,只想安安静静地追寻大道真谛。奈何吴楚叛军丧心病狂,竟然拿南河无辜百姓作为要挟筹码,逼迫我王不得不投身叛军之列。”
说到此处,常瑾不禁长叹一声,似乎对那段过往充满了感慨与无奈。
“而后,我王派遣我远赴西都,希望能当面向陛下陈情,说明事情原委。怎奈彼时正值变法关键时期,朝中局势变幻莫测,人心叵测。我在那驿馆之中苦苦守候,日复一日,整整三个月过去了,却始终未能得见陛下一面。百般无奈之下,我只得悻悻然折返叛军营地。谁曾料到,就在归途中,迎面撞上了朝廷派来平定叛乱的大军。”
这时,一直静静聆听的沈问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脱口而出道:“天涯将军柳随风!据史书记载,那场震动天下的七国之乱,正是由这位柳随风大将军一举平定的啊……”
常瑾点了点头:“柳随风虽出自兵家,但早先在儒门学习过,文武双全,名声在外,所以我打算去见他。”
“那后来……”沈问也许已经猜到了结局,心中不由一沉。
“我并没有见到柳随风,但是却遇到了他的亲信大将,先锋顾准。”
“顾准!”沈问想了一下,自己曾经在晨云书院的史书上看到过这个人的记载:“是柳随风麾下大将,在伐楚之战中立下了大功,后来阵亡在了灭吴的最后一战,也就是建业城,被追封九江亭侯。”
“那顾准真不是个好东西!想当初,他得知了我的存在后,便假惺惺地表示要为我引荐柳随风。还使出易容术这般阴险狡诈的手段来诱惑我,声称只要我能充当内应,协助他们大破吴楚联军,便可无事。当时的我年少无知,竟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傻乎乎地答应了下来。”
常瑾一边回忆着往事,一边露出了自嘲的笑容,继续说道:“然而,当我们成功破敌之后,这个丧心病狂的家伙为了贪功,居然灭口,竟然设计坑害了我南河军的万千军兵。可怜我王,眼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选择了拔剑自刎。而他麾下的那些门客们也是死伤惨重,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身负重伤,下场凄惨无比。”
说到这里,常瑾的声音不禁有些颤抖起来:“至于我嘛,好在有几位故友拼死相助,才侥幸逃出一命。但自那时起,我每日都活在深深的自责之中,多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最终化为了满心的怨气。唉……”
常瑾长叹一声,结束了自己的讲述,脸上满是痛苦和悔恨之色。
沈问静静地听着,始终没有插话。此时,他默默地看着眼前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曾经的南河八贤,如今变成了一道残魂,心中不由得涌起一阵难以名状的滋味。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点什么安慰的话语,但话到了嘴边,却又如鲠在喉,怎么也吐不出来。最后,所有的言语都化作了一丝苦涩,萦绕在心头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