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流至魏国灭吴之战时,天下局势风云变幻。与此同时,晋国竟也趁势对蜀国发起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而在此之前,晋国早已敏锐地察觉到了鲜卑人的野心勃勃与不臣之心。
当年东汉时期,羌人之乱曾令朝野动荡不安,如今这历史似乎即将重演,晋国朝堂上下忧心忡忡,生怕这些剽悍的游牧民族会如昔日之羌人一般,屡屡兴风作浪,给国家带来无尽的灾难。
于是乎,司马炎当机立断,从雍州、凉州以及梁州三地之中精心划分出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武都、金城、阴平等七个郡县,将它们合并而立为秦州。紧接着,他又特意调任声名远扬的猛将胡烈至此担任要职,委以重任,命其严密监视并管理这片土地上游牧民族的百姓。
此后不久,晋国朝廷经过深思熟虑,再度筹谋一项重大举措——欲在安定和武威两地之间重现西汉时期所设立的高平郡。如此一来,便可有效地阻断河西鲜卑与陇西鲜卑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遏制住可能蔓延开来的祸端。
然而,晋国的这一系列动作却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得河西地区那些游牧民族的首领们瞬间变得高度警觉起来。他们敏感地意识到当下的晋国对于他们并非全然信任,心中不禁涌起阵阵不安与疑虑。再加之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煽风点火,这群首领们更是坐立难安,遂决定迅速召集各自的部落民众,将其汇聚于一处,严阵以待,以防备后续可能发生的种种变故。
当胡烈历经艰辛终于抵达秦州时,眼前所见的景象令他心中一沉。只见鲜卑人频繁互动,更是在聚众集结在了一起,这些举动透露出一种蠢蠢欲动的氛围。凭借多年征战沙场的经验和敏锐直觉,胡烈当即断定鲜卑人正密谋叛乱之事。
然而,司马炎此前曾下达过以安抚为主的命令,但胡烈却坚信自己的判断,对于司马炎的叮嘱置若罔闻。他坚信唯有强大的武力才能真正震慑住这些胡人,使其不敢轻易妄动。抱着这样的信念,胡烈迅速在高平郡大量屯集重兵,摆出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不仅如此,他还毫不犹豫地主动出击,率领大军向北部的鲜卑部落发起猛烈进攻。
胡烈的这番激进举措,恰好落入了秃发树机能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原本一些态度摇摆不定的鲜卑部落,在看到胡烈的强势攻击后,不再犹豫不决,纷纷选择投身到秃发树机能领导的反叛队伍当中。随着更多部落的加入,这场叛乱的声势愈发浩大,犹如燎原之火般迅速蔓延开来。
而此时此刻,秃发树机能正稳稳地坐镇于万斛堆,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当得知胡烈贸然出兵的消息后,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与得意之色,随即果断下令举兵迎战。刹那间,双方大军如潮水般汹涌碰撞在一起,喊杀声、金戈相交之声响彻云霄。至此,凉州之乱正式拉开帷幕,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上演……
在此次激烈的战斗中,胡烈对于鲜卑军队那令人惊叹的作战能力显然预估得不够充分。不仅如此,他们对凉州地区错综复杂的地形更是了解甚少。
因此,当双方初次短兵相接之时,胡烈所统领的晋军便犹如被狂风骤雨摧残的花朵一般,被杀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这场惨败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晋国政府的心头,令其大为震惊。
然而,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司马炎迅速做出应对措施,由于胡烈战死,因此负责都督关中军事的汝南王司马亮背了锅,北免去了职务,通过这样处理,司马炎来表明自己对于战败的严肃态度。
紧接着,他又派遣经验丰富且智勇双全的钟会以及性格刚毅却有些刚愎自用的石鉴前往秦州,赋予他们平定树机能叛乱的艰巨任务。
钟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敏锐地察觉到当前鲜卑军队气势如虹,锐不可当。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贸然与之正面交锋,不如暂避锋芒,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出击。
于是,他向石鉴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当下应当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的物资运输和储备工作,待到春暖花开之际,再行进军讨伐。同时,他还列出了不可轻举妄动的理由以及不必急于进攻的因素。
可是,石鉴此人向来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对于钟会这番有理有据的分析和建议,他全然不予理睬,甚至觉得钟会胆小怕事,有意拖延战事。
恼羞成怒之下,石鉴竟然不顾事实真相,诬陷这位战功赫赫的名将,指责钟会擅自修饰城门及官府房舍,延误军需供应,从而影响了军事行动的进展。随后,他更是变本加厉,上奏朝廷,要求派遣御史用囚车将钟会押解至廷尉处接受审讯。而朝中收到这些举报后,司马炎自然不信,但是迫于压力不得不暂时把钟会革职,留在秦州戴罪立功,钟会知道司马炎的无奈,只能苦笑的接受了这个处罚,并把凉州事务全权交给石鉴处理。
之后石鉴率军与树机能展开战斗,但是结果毫无意外,他却并没有取胜。反而鲜卑军队在屡战屡胜的鼓舞下,河西地区的其他游牧民族也展开了反晋斗争,这让凉州地区晋军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随后石鉴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便又率军出击,但是他却在青山一带被树机能截杀,这让晋军在秦州和凉州的防御彻底崩溃,鲜卑人的铁骑再也无法阻挡。
此时钟会也被波及狼狈的逃走,司马炎闻讯后,气的怒不可遏,但又没办法,只能重新调兵遣将,这次世家经过打压,加上凉州的糜烂也让他们心情,没再给司马炎使绊子,但是此时凉州没了多少兵马,只能从雍州和益州调兵,这也致使杜预的伐蜀之战受到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