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不等这名老者把火发出来,三名趾高气扬的巡街衙役,就贼眉鼠眼的走了过来。
老者看了看这三名衙役之后,就对这名年轻护卫道:“小伙子,你跟我来。”
二人只是对视一眼,就跟了上去。
他们走了很久,却一直没有再说过一句话,因为这一路上都能看到这种三两结队的,贼眉鼠眼的衙役。
好一阵子之后,这名老者才把他们带到了城外的一处,视野开阔的田土里。
“你们是陛下派来的钦差吗?”
老者突然的开口一问,直接就让二人当即一惊。
很明显,这名老者一直在期待着钦差的到来。
这名年轻的护卫,严肃的点头道:“不错,我们就是皇帝陛下派来的钦差。”
“老人家可是有冤要伸?”
老者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眼前这两位江湖游侠打扮的年轻人。
老者继续问道:“可有你们是钦差的凭证?”
年轻护卫淡笑道:“老人家,你得识字,才能看懂我出示的凭证啊!”
老者听过这话之后,眼里才有了那么点期待之色。
紧接着,老者目光坚定道:“我是陛下任命的‘乡里老人’,我能不识字吗?”
二人在听到‘乡里老人’四个字之后,当即就眼前一亮。
‘乡里老人’是朱元璋对大明所有德高望重的老人的封号,由各乡各村推选而出。
各乡各村推选出来之后,再把名单逐级上报。
朱元璋拿到名单之后,就会派专人去核实情况,只要情况属实,就会颁发‘乡里老人’的凭证!
而这‘乡里老人’除了可以算是被朱元璋认可,并赋予一定的权力,管理乡里事务的老人之外,还有监督地方乡绅官吏的权力。
如果说到处暗查的暗查钦差,是监督地方乡绅官吏的暗眼,这些‘乡里老人’就是监督本地乡绅官吏的明眼。
只要罪证确凿,他们完全可以进京告状。
只要是可以拿出身份凭证的乡里老人来告状,各级衙门不可拒绝,就连皇宫守卫也不可以阻拦。
凡有拒绝与阻拦者,皆斩!
二人想到和‘乡里老人’四个字有关的一切之后,也是直接就重视了起来。
这名年轻的亲军护卫,当即严肃道:“老人家,你可有‘乡里老人’的凭证?”
“你要知道,冒充‘乡里老人’,罪同冒充朝廷命官!”
老者不卑不亢的说道:“只要你们能拿出,你们是陛下派来的钦差的凭证,我就给你们看我是‘乡里老人’的凭证。”
老者话音一落,这名年轻的亲军护卫,就大方的掏出腰牌,并递给了老者。
老者仔细查验之后,当即就看向应天府的方向一拜。
紧接着,他又眼含热泪道:“陛下,您终于派人来查了。”
“您要是再不来人,您的名声可就要被淮西勋贵们给败坏完了呀!”
老者发泄式的谢恩之后,就立即收拾心情,恢复平静。
可也就是他这短暂的‘发泄式谢恩’,直接就让这两名亲军护卫,想起了林昊唱给朱元璋听的‘说凤阳,道凤阳’之歌。
这名年轻的亲军护卫,并没有把这歌唱给老者听,只是严肃而有礼的问道:“老人家,我已经给你看了我是钦差的凭证,你也该给我看,你是‘乡里老人’的凭证吧!”
老者坚定的点了点头道:“请二位钦差随老朽来。”
小半个时辰之后,他们就来到了一处乡村之内。
老者的家相对其他乡邻来说,还算不错,像是乡里老人的家宅。
他们二人在老者的带领下,很快就来到了供奉‘天地君亲师’的房间里。
老者移开这块大木牌之后,二人就看见原先‘君’字的后方,有一个明显墙洞。
而这墙洞的里面,则放有一个木盒子。
老者打开木盒,拿出保存完好的‘乡里老人’凭证道:“二位钦差请看。”
二人仔细验看之后,也是对这名老者‘乡里老人’的身份,深信不疑。
紧接着,这名老者就收好凭证,并让那个‘君’字再次挡住墙洞。
他们二人看着这个细节,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这就是这位老者能成为这里的‘乡里老人’的原因!
很快,这位老者就带着他们来到了自己柴房。
老者拱手道:“还请二位钦差见谅,实在是只有柴房说话才安全啊!”
年轻护卫点头道:“没事,有什么话,你尽管对我们说。”
老者义愤填膺道:“老朽相信,陛下对家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这些乡亲能沾上陛下的光。”
“可是,这却让我们过得比原来还差啊!”
老者话音一落,二人当即就面露惊骇之色。
他们实在是想不通,这一系列的利好家乡的政策,怎么还能让家乡父老过得比原来还差呢?
“老人家,你继续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年轻护卫话音一落,老人就继续说道:“陛下让勋贵们在家乡开府,安置家人,本是为了让他们监督地方官员,好为家乡父老撑腰出头。”
“可他们却和地方官员沆瀣一气,强买沃土,强卖瘦田,强抢民女,鱼肉乡邻。”
“不仅如此,陛下营建中都,征用大量家乡民夫,也拨发足额款项。”
“可监管之人却克扣民夫粮饷工钱,让他们吃不饱也饿不死,以至于他们干活没力,工期延长。”
“工期延长之后,朝廷拨款也就会越多。”
“他们是吃了民夫又吃朝廷,两头都不放过啊!”
二人听过这名‘乡里老人’的诉状之后,只觉得这些人的胆子,也未免实在是太大了一点。
紧接着,二人又先后开口问道:“那你们为什么不进京告状呢?”
“就是,就凭你们这‘乡里老人’的身份,谁敢拦你们?”
二人话音一落,这名‘乡里老人’就下意识的一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