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各世家都愿意全力辅佐明公,我卫氏在文之一道,有卫仲元三岁能背千字文……,在武之一道,有卫钰可举数百斤重铜鼎,且排兵布阵信手拈来……”
“我高氏有……”
“这些人才都愿意直接献给明公,为明公效死,任凭明公驱使。”
这些世家的家主们自认为自己这是表明了妥协,且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刘琨纵然心里有再大的不满,也该过去了。
培养多年的顶尖文武人才,他们既没有直接商谈官位品级,也没有要求一个顶尖文武人才搭配多少个平庸之才,更没有藏着掖着。
他们打算只要求明日刘琨建国称帝的大典上,特意给各世家一些礼待就行。
然而,面对各世家的家主说出来的这些所谓‘顶尖’人才,刘琨心里却丝毫波动都没有。
若是当初晋阳军刚刚攻占河东、西河、上党、雁门关等地,最最缺乏人才的时候,各世家直接献出这些所谓‘顶尖’人才,他或许还有些心动。
但是一年半左右时间过去了,他自己根据常建新提议的科举选官,陆续选拔出一批批人才,这些人才虽非世家培养,却也没有让晋阳五郡治理混乱。
世家的人才,哪怕是所谓的顶尖人才,在刘琨心里也就那么回事。
昔年汉高祖刘邦,在一个沛县就凑齐了一套可以辅佐他打天下,治理天下的人才班子。
无不说明普通百姓之中,很多人只要识得一些字,学得一些礼,多的是天赋卓绝者涌现。
有人天生就适合治理一域,有人天生就适合当将军带兵打仗,他们缺少的仅仅只是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罢了。
武将方面,十年左右固守晋阳城,两年时间南征北战,夺取雁门关,东征邺城,对抗二十六万羯族军队两路进攻等等。
而今的晋阳军已经自己打出来了大量优秀将才,每一个都有实实在在的战绩。
哪用得着世家培养出来那些,本身没有足够实战经验,仅会纸上谈兵的所谓‘顶尖’武将人才跑来占位置,抢夺兵权?
文官方面,去年上半年筛选出来一批多数是年龄大,仅识一些字,但人生经历丰富的人才。
下半年又筛选出一批已经读了一整年书,大多数曾是军中基层将领转文官的人才。
今年上半年,又筛选出一批。
数日前,因为马上就要建国称帝,且建国称帝以后就要主动出击,扫平诸胡,攻取更多郡县,需要预备大量人才,便又筛选了一批。
最后的这一批,很多人已经读了接近两年的各种经典书籍,本身已经识得大多数字,且他们取得‘功名’以后,仍然每日研读,不断提升学识。
当前的晋阳五郡,不仅各郡县文官都满员,还多预备了两百多人,他们跟着第一批那些年纪比较大,人生经历丰富的各级文官在晋阳五郡的各处见习,提前增加经验。
有常建新在背后提供各种物资,刘琨有的是资源提前培养这些筛选出来的文官人才。
说起来,当今天下,无论是已经占据的并州五郡,还是未来将会攻占的各郡县,无一不是经历过长时间的战乱,百姓人口少,且大多数人都一无所有,人心思定,是治理难度最低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