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么笼统的算,只是算出一个最低最极限的底线,真正一百二十多万亩全部的收获,不至于只有三亿斤粮食可以吃。
具体总收获能有多少,需要先收上来以后才能计算。
春耕时候所种的土豆、红薯、小麦、玉米、水稻,其中小麦的生育期只有一百天左右,最早可以开始收割。
虽然今年的雨水没有去年那么好,正常来说农耕靠天吃饭,粮食产量应该会有所减少。
但是晋阳五郡缺少的是人口,相较于人口而言,可耕种面积大大富裕。
晋阳五郡加在一起超过一千五百万亩可耕种土地,却只开垦耕种了一百二十多万亩,总量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自然便都挑选距离水源近,不缺水的土地来开垦,多集中在汾河两岸。
有充足水源灌溉,少的那点雨水,根本没有影响到产量。
所有能出力的百姓一起动手,总共也有十三万亩左右的小麦,两三天时间就全部收割完了。
多地抽称亩产,汇总上来得出亩产在四百一十到四百二十斤之间,取中间数,按照平均四百一十五斤计算。
十三万亩小麦,预计总产量五千三百九十五万斤。
“今年小麦亩产真如神仙所说那般,只有四百斤出头,但愿明年再种,产量不会继续下降。”
已经是大唐高祖皇帝的刘琨暗自叹息一声。
去年首次种植常建新送来的种子,得到接近五百斤亩产,当时常建新便说过,他们自留种子,亩产会有所下降,估计只有四百斤左右。
原本为了维持和去年一样的产量,今年各郡县官员带着百姓精心呵护,没想到产量还是下降到仅四百斤出头。
既失望又无力。
失望的是产量终究还是下降了,无力是因为常建新说会下降,而且下降到四百斤左右,便任凭他们如何精心呵护,最后还是下降到这个数,就好像常建新的话是无法违逆的一般。
好在常建新也说过,只有第二次种植产量会下降,后续再留种子到第三年种植,产量便不会再下降多少了,大致会一直维持在亩产四百斤左右。
不管怎么说,平均四百一十五斤的产量,也比以前那种传统粮种两到三百斤的产量多出来四到五成。
而且,小麦的产量能维持在四百斤出头,说明稻谷、玉米的产量也不会低于这个数。
小麦之后收割的是稻谷。
稻谷的平均亩产,比小麦略多一些,有四百三十到四百四十斤之间,取中间数便是四百三十五斤,比小麦平均亩产多二十斤。
稻谷和小麦同样都是种植十三万亩左右,预计总产量五千六百五十五万斤。
跟在稻谷后面收获的是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