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坐着车,沿着314省道,走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位于庐陵市西南方向的井冈山山脚下。
对冷锋他们来说,现在的井冈山,肯定早已物是人非,如今它风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仿佛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卷。翠绿的树林掩映着古朴的村落,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清澈见底。如果登上山顶,俯瞰群山,云海翻腾,令人心旷神怡。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革命的历史与自然的美景交相辉映,让人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这一次的外出之行,冷锋一改往日的执拗脾性,心甘情愿地坐在了那辆特制的轮椅之上。他与赵静婉二人,分别由许正阳以及另外一名警卫员小心翼翼地并排推动着,缓缓朝着山上进发。
一路上,两人时不时轻声低语,交头接耳,同时还用手指向远处比划着什么。毫无疑问,某个地方一定有着让他们感到熟悉的景象,从而勾起了那些深埋心底的回忆。然而,这样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或许是因为如今眼前的景色已然与他们记忆之中的模样大相径庭,难以寻得那份共鸣之感,没过多久,他们便又重新回到了车上。
车子沿着那条名为“红军路”的大路平稳前行了一小会儿之后,最终抵达了冷锋和赵静婉昔日共同生活过的地方——茨坪镇。
到达目的地后,大家率先前往了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陵园,怀着崇敬之情在此处缅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紧接着,一行人开始穿梭于各个得以完好保留下来的景点之间,并纷纷拍照留念、打卡记录。
当来到曾经的茨坪旧居时,赵静婉显得格外兴奋,她满脸笑容地转头询问身旁的林四海是否还记得这个地方。她绘声绘色地描述起当年居住于此的情景,尤其是说到那时不足两岁年纪的小林四海是多么的调皮捣蛋。不过,面对赵静婉如此生动的讲述,林四海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实在没有任何印象。毕竟,那段岁月对于年幼的他来说,着实太过遥远模糊了。
紧接着,他们有条不紊地依次前往了红军谷、游击洞等地。这些地方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革命的光辉,每一处都仿佛诉说着往昔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故事。而后,他们还探访了数位伟人昔日的居所,感受着那浓厚的文化氛围与伟大精神的熏陶。当完成这一系列行程时,时间已然悄然滑至正午时分。于是,众人决定前往附近的酒店办理入住手续,并稍作休憩以恢复精力。
用过午餐后,大家小憩了片刻,养精蓄锐准备迎接下午更为重要的旅程。下午,冷锋一行人直奔此次行程中最为关键且意义非凡的一站——黄洋界哨口。此地对于冷锋而言,有着特殊的情感纽带。因为就在这片土地上,他的挚友、赵静婉的挚爱夫君以及林四海敬爱的父亲林羽凡英勇献身,永远长眠于此。
抵达目的地后,众人纷纷走下车辆。只见赵静婉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束鲜艳欲滴的鲜花,那花朵绽放得如此绚烂,似乎象征着对逝者深深的思念与敬意;冷锋则怀揣着一瓶醇香浓烈的烈酒和几只小巧精致的酒杯,仿佛要用这美酒来慰藉英灵;而林四海则携带着一应香烛和纸钱等传统的丧葬用品,神情肃穆庄重。
冷锋凭借着脑海深处残留的记忆,引领着众人缓缓前行。最终,他在一个特定的位置停住脚步,久久伫立,沉默不语。周围的气氛凝重而庄严,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过了许久,冷锋才缓缓睁开双眼,目光凝视着前方,轻声呼唤道:“羽凡啊,我的好兄弟!哥哥今日又来看望你啦!你瞧瞧,我把谁带来了呢?”
听到这话,赵静婉的眼眶瞬间湿润起来,心头涌起千般思绪万般愁绪。此时此刻,眼前熟悉的场景勾起了她无尽的回忆。遥想当年,在得知林羽凡壮烈牺牲的噩耗后,她身怀六甲,身体笨重,行动多有不便,未能及时亲自前来祭奠亡夫。只是在生下儿子林四海之后,抱着小林四海在冷锋的带领下来了这里一次,后来因为白党对红党的围剿步步紧逼,再也没有机会来到此处祭奠,后来更是带着小林四海远走他乡,如今故地重游,那份痛楚与哀伤再度涌上心头,令她难以自抑。
而林四海更是从未涉足过这片土地。想当年,年幼的他跟随母亲一路颠簸,好不容易到了陕北会和大部队。尚未成年之时,就已经开始南征北战、四处奔波。这些年来,每逢祭祀之期,他都只能面对着母亲赵静婉珍藏在记忆深处那关于父亲的画像,虔诚地进行祭拜。
此时此刻,站在这里的林四海已然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但他却哭得如同一个孩童一般。只见他双腿一软,咕咚一声直直地跪伏在地,喉咙里发出一阵哽咽之声:“爹啊,儿终于来看您了!孩儿不孝啊,这么多年来,竟一直未能前来此处探望您……爹,您老人家在上,请受儿子这一拜!”说罢,他重重地叩头下去,额头与地面相触,发出沉闷的声响。
一旁的余顺见此情形,也十分乖巧懂事地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并高声说道:“林老太爷,小子余顺在此给您磕头啦!愿您在天之灵能够庇佑冷锋师父、赵静婉奶奶以及林四海师兄他们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得以长寿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