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现在你们相信我说的话了吧!我说顺仔是个天才,没有人有质疑了吧!哈哈哈。”
这时,有人问道:“余顺小哥,你是哪里人啊?”
张国蓉抢答并科普道:“顺仔是西江省庐陵市人,庐陵都知道吧?有不清楚的吗?红色摇篮井冈山总知道了,庐陵就在井冈山山脚下。”
“说起庐陵这个地方啊,自从我认识顺仔以后,可真是下足了功夫去打听、去探究呢!那里简直就是一块风水绝佳的宝地啊!在漫长的历朝历代中,从庐陵走出来的名人那可真是数不胜数。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文天祥、杨万里、欧阳修以及解缙等人啦。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其文学成就和高尚品德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不衰。
不过除了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之外,还有一些名气稍逊一筹的,比如周必大、刘沆、陈文等等。可别小瞧了他们哦,这些人都曾经担任过宰相这样的要职呢!另外还有一个名叫杨廷和的,更是了不得,他可是明朝时期历经四朝的元老重臣啊!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明朝朱元璋皇帝在位的时候,发生过一起着名的南北两榜案。在那次科举考试中南榜里中进士的三百多名举人当中,居然有两百多人都是来自庐陵的才子佳人呐!由此可见,庐陵这块土地孕育出来的人才何其之多、何其优秀!
现在大家应该能明白顺仔为何如此才华横溢了吧?这都是祖上传承下来的优良基因啊!顺仔,我说得没错吧?”此时的张国蓉脸上洋溢着一种期待夸奖的神情,仿佛在等待着余顺给他一个大大的赞。
而余顺听到这里,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动之情,同时又略感有些许尴尬。感动的是张国蓉居然会私底下花费这么多精力去如此详尽地了解庐陵的文化历史,而这一切毫无疑问都是因为与自己相识才促使他这样做的。
小小的尴尬在于,余顺听着张国蓉这么说一直觉得有些难为情,因为自家祖上并非土生土长的庐陵人。而是祖爷爷那一辈,由于小日子入侵的原因,不得不从豫章一路逃难至此庐陵,最终也在庐陵落了脚。不过此时此刻,余顺当然不可能去拆张国荣的台啦。毕竟如今,他们老余家已经在庐陵繁衍发展至第三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也能算得上是庐陵本地人了呢。
想到这里,余顺脸上流露出满满的感激之情,目光诚挚而热切地望着张国蓉,轻声说道:“哥哥,您真是太有心了!这份情谊小弟铭记于心。”
听到这话,张国蓉爽朗地大笑起来,笑声如同春日里的阳光一般温暖明亮:“哈哈哈哈,这算得了什么小事一桩嘛!只是眼下实在抽不出时间啊。等到拍完当下这部戏之后,无论如何我也要亲自前往你的老家走一走、瞧一瞧,好好领略一番那块土地究竟有何独特之处,竟然能够孕育出如此众多才华横溢、源源不断的杰出人物。而且呀,我还打算去叨扰叨扰你的师父,向他老人家虚心请教一番,看看他到底用了怎样高明巧妙的方法和手段,方能调教出像你这般多才多艺又优秀出众的少年郎!”
余顺见张国蓉如此的真情流露,内心也是深深的震撼,张国蓉对自己那可真是没话说了,余顺心?暗暗发誓:哥哥,我绝对不让你走上上一世的那条不归路的,那愚人节的那惊天一跳我一定不会让它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