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僧道士被请入府中,一场看似求子祈福的法事就此拉开帷幕。
白日里,我早早起身,
精心梳妆,身着一身素雅却不失庄重的服饰,
亲自到府门迎接那些前来做法的高僧道士。
我面上带着虔诚与期待,微微欠身行礼,
言辞恳切地说道:“劳烦各位大师了,
只盼此番法事能为府中带来祥瑞,庇佑子嗣顺遂。”
那几位高僧身披袈裟,手持法器,
道士们亦是身着道袍,头戴道冠,神情肃穆。
他们鱼贯而入,在府中的庭院、正堂以及各处厢房穿梭,
口中念念有词,或敲响木鱼,或挥舞桃木剑,洒着净水,
那钟磬之声回荡在府内的每一个角落,
袅袅香烟升腾而起,渐渐弥漫了整个宅院,
仿佛给这府第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
丫鬟小厮们在一旁忙碌着,帮忙摆放香案、传递法器,
每个人都神色庄重,不敢有丝毫懈怠。
而婆母也被搀扶着来到正堂,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双手合十,
嘴里默默念着佛号,眼中满是对早日抱孙的热切期盼。
夫君则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虽未多言,
但神色间也透着几分对法事能奏效的期待。
我穿梭在众人之间,时而添上几炷香,
时而恭敬地向高僧请教一些风水调理之法,
一举一动都尽显求子的急切与虔诚。
我甚至还在婆母耳边轻声说着:“娘,等这法事做完了,
府里的风水顺了,相信很快就能有好消息了。”
婆母听了,连连点头,满是欣慰地拍了拍我的手。
然而,在这一片看似祥和求子的表象之下,我心中却无比清醒。
我深知这一切不过是自己精心布下的局,
借由这求子的由头,让府里众人都将注意力放在风水与法事之上,
短时间内便不会再对子嗣之事过分催促。
如此一来,既能暂时稳住婆母和夫君,
又巧妙地延缓了怀孕生子的进程,
只为让那个在上一世受尽苦难的女儿,
不再重蹈覆辙,不用降生在这暗流涌动、满是算计的宅门之中,
卷入那些复杂凶险的纷争,能在另一个世界或是别的机缘下,
寻得一份安稳与幸福。
待法事结束,我又亲自将高僧道士们送至府门,
送上丰厚的谢礼,感激道:“多谢各位大师今日辛劳,
还望往后这府里能顺遂如意啊。”
送走众人后,我转身望着那依旧香烟未散的宅院,
微微眯起眼眸,暗暗思忖着接下来的计划,
如何在这暂时安稳的局势里,
进一步去挖掘那些隐藏在暗处的阴谋,
将命运的主动权更牢地握在自己手中。
在这复杂的局势之中,
仅着眼于府内的纷争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在府外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势力与良好声誉,
方能在未来的变故中有更多的应对之策与周旋余地。
于是,在阳光正好的日子里,我常常带着丫鬟,坐上马车,前往城中的育婴堂。
马车缓缓停下,育婴堂那略显破旧的大门映入眼帘,
我缓步下车,眼神中满是怜惜与慈爱。
我携着丫鬟走进堂内,孩子们好奇的目光纷纷投来。
看着孩子们,我温柔地笑着,让丫鬟将带来的衣物、
食物和玩具一一分发下去。
我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一个瘦弱小女孩的头发,
轻声问道:“孩子,在这里可还习惯?有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呀?”
那小女孩怯生生地看着她,小声回答:“谢谢夫人,我想要一本画册。”
我立刻吩咐丫鬟去买,又转头对小女孩说:“孩子,别怕,我会常来看你们的。”
从育婴堂出来后,我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私塾。
私塾里,学童们正在诵读诗书,
我站在窗外静静地听了一会儿,待先生下课,我才走进屋内。
向先生行了礼后,“先生,我听闻此处私塾培育诸多良才,
心中敬佩,特来捐赠些文房四宝,望能助孩子们学业有成。”
说罢,丫鬟将一箱箱精美的毛笔、宣纸、墨汁抬了进来。
我与先生交谈起来,询问学童们的学习情况和家庭背景,
对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格外关注,承诺会资助他们继续求学。
我这般频繁地出入育婴堂和私塾,
且出手大方、关怀备至的举动,很快在城中传为佳话。
百姓们皆赞我心地善良、慈爱无双,是菩萨心肠的贵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