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砖窑的建造难度远超以往土墙,技术要求也提升至全新层次。
因此,连工作凳也进行了升级,不仅高度增加,还备有不同高度的凳子,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以最舒适的状态进行砌墙作业。
负责和泥的依旧是陶和瓷,他们堪称部落中对黏土掌控最为精湛的匠人。
凭借一双狼巧手,他们能精准感知黏土的细腻程度与水分含量,确保黏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粘合砖块。
在砌墙的主力阵容中,宋遥带领六名工匠并肩作战。
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便能心领神会。
其余人员则负责递送各类建筑材料,整个团队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高效而有序地推进着砖窑的建设。
在筑墙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莫过于地基的打造。
这绝非像搭建牲口圈那般可以随意应付,尤其是砖窑的地基,必须采用双份砖砌法。
除了主体结构的两层砖块,内外两侧还各增设了一层砖作为额外支撑,确保其稳固性无懈可击。
当地基稳固奠定之后,宋遥安排大家稍作休憩,并趁机对地基进行了一番烧制。
考虑到后续还需堆砌大量材料,地基的坚实程度至关重要。
此次烧制并非深入处理,主要是为了加速黏土的干燥过程,因此利用一顿午餐的工夫便已足够。
午后,迎来了工程中最为艰巨的阶段。宋遥亲自率领众人,一层层向上垒砌砖块。
得益于部落特制的砖头形状,只需将黏土均匀涂抹其上,再用力压实,便能紧密贴合。
只要确保黏土分布均匀,基本不会出现大问题。
部落中的成员对此早已驾轻就熟,对他们而言,这样的工作难度并不算高。
宋遥在部落里忙碌着砌筑砖窑,他发现手中的砖块大小不一,这让他在砌墙时不得不格外小心,以确保墙体的垂直度。
这些砖头并非标准的制式砖,有的稍大,有的略小,单靠线坠并不能精确判断,很多时候还得依靠肉眼观察。
以前制砖时,宋遥并未觉得这是个多大的问题,但如今真正动手砌墙,他才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差异。
如果部落里的砖块都是统一尺寸,那砌墙的过程无疑会简单许多。
尽管过程颇为繁琐,但只要足够细心,还是能够应付的。
毕竟,这座墙的高度不过两米多,只要中间的灰浆抹得均匀,误差并不会太大。
经过半个下午的努力,砖窑终于初具规模。
底部稍显宽大,而顶部则略窄,按照经验,这样的结构烧制出的成品质量会更高。
为了增强稳固性,宋遥还在内部抹上了一层陶土,待其烧结实后,砖窑将更加坚固。
然而,由于部落的技术尚不成熟,宋遥这次并未敢在窑体上开设窑门,否则在烧制过程中放入土坯会更加便捷。
不过,砖窑内部空间足够宽敞,足以容纳人下去托举,总体来说还算方便,并未带来太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