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们住在四马路家属院的时候,每年端午节到来之际,哥哥都会去采摘一些艾蒿回来。因为民间有一种说法,如果能在端午节这天抓到青蛙,那就会更加喜庆和幸运。而我家哥哥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记得那是一个一年端午节的早晨,我和哥哥来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采艾蒿,要是能捉到一只青蛙就更好了!就在这时,哥哥发现了一只特别漂亮的青蛙,它静静地趴在一块石头上,身上的颜色如同翠绿的宝石一般,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哥哥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想要抓住这只青蛙。然而,青蛙似乎察觉到了危险,迅速跳开了。但哥哥并没有放弃,他悄悄地绕到青蛙身后,再次伸手,终于成功地抓住了它。看着手中的青蛙,哥哥兴奋不已,他告诉说:“小妹儿,你看这只青蛙多漂亮啊!听说这种青蛙还有个俗称叫‘绿豆罐’呢。”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叫‘绿豆罐’呢?”哥哥笑着说:“因为它的身体圆圆的,像个罐子一样,而且全身都是绿色的,就像绿豆一样。”说完,哥哥把青蛙放进了一个小盒子里,让我带回家仔细观察。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想看看这只青蛙到底有多特别。只见它的皮肤光滑而富有光泽,眼睛大大的,看起来十分可爱。我轻轻地摸了摸它的背部,感觉凉凉的,很舒服。看着这只美丽的青蛙,我不禁想起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外貌和特点,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那个端午的早晨,阳光明媚得如同金色的绸缎,轻轻拂过大地,带来一丝温暖的气息;微风轻拂着面庞,宛如温柔的抚摸,让人心情格外愉悦。家中弥漫着淡淡的粽叶香气,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了这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之中。
多少年以后,每到端午节,清婉都会想起当年热闹的家。她的记忆像是一部古老的电影,播放着那段珍贵的时光。她想起了那只漂亮的小青蛙,它仿佛带着童年的欢乐和纯真,永远留在了她心中最柔软的角落。那时的快乐如同一首动听的乐章,奏响在她的心灵深处。
她清晰地记得,年轻的爸爸妈妈领着三个孩子,一起度过这个传统节日。他们围坐在一起包粽子,欢声笑语充斥着整个房间。
妈妈细心地教孩子们如何包裹粽子,将糯米和馅料放入粽叶中,然后巧妙地折叠成三角形或四角形。她的动作轻盈而熟练,仿佛这已经是她多年来的习惯。爸爸则在一旁帮忙,他拿起一片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认真地包裹起来。虽然手法略显生疏,但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围绕在父母身边,好奇地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眼中闪烁着如星星般期待的光芒,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自己动手包粽子。最小的孩子还不到十岁,他像一只活泼的小猴子,兴奋地拿起一片粽叶,模仿着父母的动作,试图包裹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粽子。尽管形状有些歪斜,像一只被风吹歪的小船,但他依然自豪地展示给大家看,仿佛自己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就在这时,一只小青蛙从窗户跳进了房间。它蹦蹦跳跳地来到桌子旁边,好奇地看着正在忙碌的一家人。孩子们被小青蛙吸引住了,纷纷放下手中的粽叶,追逐着它玩耍。小青蛙灵活地跳跃着,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妈妈笑着说:“这只小青蛙也想加入我们的端午节呢!”
爸爸把小青蛙放在手掌心,轻轻地抚摸着它的背部。小青蛙似乎感受到了爸爸的善意,安静地趴在那里,享受着这份温暖。孩子们围拢过来,仔细地观察着小青蛙。他们发现小青蛙的身上有着绿色的斑点,眼睛圆润明亮,十分可爱。
爸爸告诉孩子们,青蛙是大自然的朋友,它们帮助农民捕捉害虫,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爱护这些小动物,不要伤害它们。孩子们听了爸爸的话,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随后,爸爸带着孩子们走到院子里,让小青蛙回归到自然之中。孩子们站在院子里,望着小青蛙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回到屋里,一家人继续包粽子,他们的笑声如银铃般再次回荡在空气中,仿佛小青蛙的出现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然而,这段回忆却如烙印般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底,成为了她童年时光中最珍贵的片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