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幸福从来不是拥有,而是期待。
当你开始对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产生期待时,就已经代表着,“喜欢”二字,已经在心底生根发芽了。
……
接下来的几天里,每个晚自习下课后的楼梯间,都会有一个梳着马尾辫儿,踏着小皮鞋的女孩儿在那俏生生地等着我,等到了,然后一起走在学校的环形公路上。
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
而到了学校大门口,即将要分别的时候,岳倾芳又总是会伸出手,掌心里静静躺着每天都不一样的糖果。
但无论是巧克力也好,奶糖果糖也罢,我很快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对那颗小小的糖果,我的心底已经隐隐在有期待。
并非是期待“是什么”,而是“有没有”。
从小到大,我都是不爱吃甜食的,尤其是硬糖一类,更何况,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谁家还买不起一两块儿糖了?
重要的不是那块糖,而是给糖的人。
年少时期,每个看似简单的物件,都能够赋予在当时看来很重要的意义——一张纸条、一枚糖果,有人展开褶皱的糖纸,里面铺满的便是不以言语的心意。
更重要的是,在我还没有和周围同学熟络起来的那段时间,岳倾芳的出现就仿若夜晚的赶路人发现了同行的亮光,“抱团取暖”的空间让学业的压力和孤独的感觉得到了宣泄。
尽管我很不愿意承认,但之后再回头来看,事实就是如此:我在刚进入高中的那两个月里,都处于所谓的“适应阶段”,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逐渐习惯了初中的光环不再继承到高中的落差感,也接受了自己的反应速度更慢的事实,当然,也确定了要“更努力”的目标。
在这其中,岳倾芳的帮助可谓是“功不可没”,没有她的开导和陪伴,我绝不可能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就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成绩步步高升。
排除掉那些天赋异禀的家伙,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而言,最后在高考中能取得的成绩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应的速度。
新同学、新老师、新班级……这些看上去不值一提的事物,对于一个高中学生却有着难以想象的影响力——是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
不过,如果仅仅只是这样,每天一起散步回家,恐怕故事也会止步于疫情的开始。
故事的转折,要从高一上册某个周末说起。
正在家里玩英雄联盟的我忽然感受到鼠标旁边的手机一阵震动,便侧过头看了一眼——是岳倾芳发来的,见状,我挑了挑眉,看了看快要卡成PPT的游戏画面,干脆拿过手机,右手单手操作起来。
屏幕上,岳倾芳一连发了三条消息过来:
“快快快,看一下哪一款好看!”
下面是两张图片,都是有线耳机,只不过换了个颜色,一黑一棕。
她在逛商场?
我有些迷惑地放大两张图片看了看,一边操纵着剑圣刷野,一边打字回复:“我觉得黑色好看。”
哦对了,对于我这个死直男而言,除了黑色和白色外,其他的颜色几乎都不感冒,你要我选?那当然是选黑色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