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震一马当先,挥舞着那寒光闪闪的长刀,怒吼着冲向敌军。
他的双目圆睁,仿佛燃烧着熊熊烈火,每一个眼神都透露出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他胯下的战马嘶鸣着,如同一道闪电般闯入敌阵。
“为了大明!为了皇上!杀啊!”许震的声音在喧嚣中格外响亮,激励着身后的士兵们。
赵忠率领的两千人马从左翼如旋风般席卷而来。
他身先士卒,手中的长枪舞动得密不透风,所到之处,瓦剌士兵纷纷落马。
他时刻留意着许震的动向,当看到许震的中军陷入敌军的重围时,他果断指挥士兵加快冲击速度。
“兄弟们,随我杀向许将军处,为中军解围!”赵忠大声呼喊,士兵们齐声响应,士气如虹。
他们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冲破了敌军的防线,与许震的中军成功会合。
会合后的赵忠和许震相互对视一眼,心领神会,兵合一处,向着敌军的薄弱之处发起更猛烈的冲击。
阎震带领的两千人马从右翼杀来,他们的气势如虹,喊杀声震天动地。
阎震手持大斧,每一次挥动都带着千钧之力,将敌人的防线撕开一个又一个口子。
他密切关注着战场局势,当发现瓦剌骑兵有企图从右翼突围的迹象时,立刻大声呼喊:“兄弟们,堵住他们!不能让一个敌人跑掉!”士兵们迅速调整阵型,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就在此时,许震发现敌军的一名将领正在指挥士兵围攻赵忠,他怒目圆睁,大声喊道:“赵将军,我来助你!”
说罢,许震带领一队精锐骑兵,如离弦之箭般冲向那名将领。
赵忠见许震前来支援,精神大振,与许震前后夹击,迅速将那名将领斩于马下。
阎震这边,一群瓦剌勇士疯狂地朝着他所在的方向冲击,试图冲破右翼防线。
阎震毫不畏惧,大斧一挥,砍倒了冲在最前面的几个敌人。
但敌人源源不断地涌来,形势十分危急。
就在这时,赵忠及时发现了阎震的困境,他带领一队士兵从侧翼杀来,打乱了瓦剌勇士的进攻节奏。
“阎将军,我来也!”赵忠喊道。
“多谢赵将军!”阎震回应道。
在三人的紧密配合下,瓦剌军的防线开始崩溃。
许震看准时机,率领中军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冲啊!杀退敌军!”许震高呼。
赵忠和阎震率领两翼部队紧紧跟随,如三把利剑,直直地插入敌军的心脏。
瓦剌骑兵们试图抵抗,但在这三面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之下,渐渐陷入了混乱。
然而,瓦剌人毕竟凶悍,他们拼死抵抗,一时间战况陷入胶着。
许震的战马被敌人刺伤,他毫不犹豫地跃下马来,继续奋勇杀敌。
他的长刀已经染满了鲜血,却依旧不停地挥舞着,砍向敌人。
赵忠这边,一名瓦剌将领冲了过来,与他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赵忠沉着应对,巧妙地避开对方的攻击,然后找准时机,一枪刺中对方的咽喉。
阎震则遭遇了一群瓦剌勇士的围攻,但他毫无惧色,凭借着过人的武艺和顽强的斗志,左冲右突,将围攻的敌人逐一击退。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军队在许震、赵忠和阎震三人默契配合下,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许震带领的中军如一把利剑,直直地插入瓦剌军的核心,打乱了他们的指挥系统。
赵忠和阎震的两翼部队则不断压缩敌人的空间,让瓦剌骑兵无处可逃。
瓦剌军开始溃败,他们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但大明的将士们毫不留情,追杀着逃窜的敌人。
战场上,鲜血染红了大地,尸体堆积如山。
许震、赵忠和阎震三人浑身浴血,却依然挺立在战场之上,他们的身影如同战神一般,令人敬畏。
约莫过了两个时辰,瓦剌骑兵终于彻底败下阵来,丢盔弃甲,仓皇向紫荆关方向逃窜。
打扫战场时,只见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大地。
此次战役,瓦剌有三千多人被当场斩杀,又有近一千人做了俘虏,跑掉的人加起来不足三百人。
当朱锐得到前方传来的捷报,心情大悦。
“许震、赵忠、阎震三人此战不畏生死,扬我大明国威。等回到京城后,朕必当重赏。”朱锐高声说道。
“谢皇上隆恩!”三人齐声谢恩,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
当大军赶到居庸关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朱锐便决定大军在居庸关休整一夜,明日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