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压抑,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朱锐高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的群臣,今日的议题是对蒙古瓦剌的作战计划。
吏部尚书王直率先站了出来,他微微躬身,神色紧张又带着几分谨慎,说道:“陛下,蒙古瓦剌兵强马壮,且其骑兵在草原上纵横驰骋,机动性极强。臣以为,我大明虽武备有所升级,但此战不可贸然行动,应先加强边防,修筑堡垒,以守为攻。”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英国公张辅却大步向前,双手抱拳,声音洪亮如钟:“陛下,臣不敢苟同。如今我大明兵精粮足,科技发达,火器更是威力巨大。若一味防守,只会让瓦剌越发嚣张。臣认为当主动出击,以雷霆之势给予瓦剌沉重打击。”他眼神坚定,身上的铠甲随着他的动作发出轻微的声响,仿佛已经迫不及待要奔赴战场。
朱锐微微点头,示意他们继续说下去。
刑部尚书俞士悦轻咳一声,缓缓说道:“陛下,战争并非只关乎军事力量。若开战,粮草的运输和补给线漫长,一旦被敌军截断,后果不堪设想。且战争消耗巨大,会对百姓造成沉重负担,还望陛下三思。”他说完,恭敬地低下头,等待着皇帝的回应。
朱锐沉思片刻,站起身来,双手背后,缓缓踱步。他看着殿下的大臣们,目光坚定地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但瓦剌多年来不断侵扰我大明边境,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若不给予其迎头痛击,我大明威严何存?”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朝堂上回荡。
他顿了顿,接着阐述自己的战略构想:“朕决定分五路大军进发。北路军为主力,由许震统领,从正面吸引瓦剌主力;西路军、东路军从侧翼包抄,牵制敌军兵力;石亨和汤节分别从西北路和东南路迂回,切断敌军退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总兵从旁协助,形成合围之势。”朱锐一边说着,一边在地图上指指点点,眼神中透露出决然。
众大臣听着皇帝的战略部署,不禁微微点头,心中对皇帝的军事谋略感到钦佩。
此时,许震等将领正站在朝堂之外,他们身姿挺拔如松,眼神炽热,心中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期待和使命感。
很快,许震等将领被宣进殿内。朱锐看着眼前这些英姿飒爽的将领,眼中充满了信任和期许。
“许震、赵忠、阎震、石亨、汤节,你们皆为我大明之虎将,此次出征,关乎我大明边境安宁,百姓福祉。”朱锐庄重地说道。
许震率先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声音坚定有力:“陛下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陛下期望,将瓦剌敌军击退,扬我大明国威!”他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斗志,仿佛已经看到了战场上的胜利。
赵忠等将领也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吾等愿为陛下效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朱锐微微点头,示意他们起身。“朕相信你们的忠诚和能力。此次出征,务必谨慎小心,相互配合。”
将领们领命后,立刻奔赴各地开始筹备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