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便是科举中试者授官任职的大日子。一群身着崭新官服的新晋官员,身姿挺拔,面容或青涩或沉稳,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仕途的憧憬之光。他们之中,有几位日本籍官员格外引人注目,身着大明样式的官服,虽款式相同,却难掩身上那股独特的异国气质。
日本籍官员山本一郎,身形清瘦,眼神却透着一股坚毅与聪慧。他微微仰头,望向那高悬的牌匾,心中暗自感慨:“历经艰辛,终有机会在此施展抱负,定不能辜负这难得机遇。”自踏上大明这片土地求学,再到科举入仕,一路风雨兼程,个中滋味唯有自己知晓,如今站在这官场新起点,既有初来乍到的忐忑,又有放手一搏的豪情。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很。他们刚踏入官场,便遭遇了旧吏的刁难。
在官府的签押房内,一众旧吏围坐在一起,交头接耳,眼神时不时扫向那些日本籍官员,满是不屑与挑衅。为首的一位资深老吏,名叫张福,在官场摸爬滚打数十载,为人狡黠,最是看不惯这些外来的“闯入者”。他冷哼一声,压低声音对身旁的人说:“哼,这些个日本佬,能懂啥为官之道?跑来抢咱们的饭碗,真以为穿上官服就是官了?”说罢,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手中的茶杯重重地搁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为他的话语助威。
正巧,山本一郎捧着一摞公文前来请教流程,刚走到门口,便听到了这番刺耳的言论。他脚步一顿,心中一紧,脸上却仍保持着礼貌的微笑,深吸一口气,稳步走进屋内:“各位前辈,在下初来乍到,诸多事务尚不熟悉,还望多多指教。这是今日需要处理的公文,不知该从何处着手?”他微微躬身行礼,态度谦逊,试图以礼化解这莫名的敌意。
张福瞥了他一眼,阴阳怪气地回应:“哟,这不是洋大人嘛!咱可不敢指教,您学问大着呢,科举都考上了,还能不懂这点小事?”说罢,故意将手中的笔一扔,文件也随意翻得哗哗作响,就是不正面回答问题。
其他旧吏见状,也跟着哄笑起来,屋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剑拔弩张。山本一郎心中怒火中烧,双手在袖中悄然握紧,指甲几乎嵌入掌心,脸上却依旧强忍着,维持着笑容:“前辈说笑了,科举所考与这实际政务终究有所不同,在下真心求教,还望前辈不吝赐教。”他深知此刻若是发作,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给自己的仕途埋下祸根,唯有隐忍,用实力说话。
正在这僵持不下之际,行省高官李大人恰好路过。他听到屋内的动静,眉头微微一皱,心中明白这是新旧官员之间的矛盾在作祟。李大人是个明事理、看重人才的人,他轻咳一声,推门而入:“都在这儿吵什么?成何体统!”声音低沉却透着威严,瞬间让屋内的哄笑声戛然而止。
张福等人赶忙起身行礼,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大人,您来得正好,我们这正给新官们介绍情况呢……”话未说完,便被李大人凌厉的眼神堵了回去。
李大人走到山本一郎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山本大人,莫要理会这些闲言碎语,你既有真才实学考入仕途,便好好做事,用政绩说话。”说罢,又转头看向张福等人,“你们也都听好了,如今朝廷推行科举,广纳贤才,不分国界。这些新官都是凭本事进来的,往后大家都是同僚,若再敢刁难,休怪本官不客气!”他的眼神如炬,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不容置疑的口吻让旧吏们心中一凛,纷纷低头应是。
有了李大人的支持,山本一郎心中稍安,暗暗发誓定要干出一番成绩。此后,他每日早早便来到官府,埋首于公文之中,仔细研读每一份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不再轻易询问那些不怀好意的旧吏,而是查阅典籍,或是向几位友善的同僚请教。
处理政务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一次处理商贸纠纷的案件中,涉及到大明与日本的商人,双方因合同条款理解不同而僵持不下,矛盾一触即发。山本一郎凭借对两国文化、律法的熟悉,从中斡旋。他先是分别与双方耐心沟通,了解各自的诉求,再依据两国律法,提出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