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稳定下来的心情再度提起,接着,被方奇的理智强行摁回。他清楚的知道,此时此刻,绝对不能惊慌失措!
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首先,根据笔记本,这个班级应该每一天会多一个人。
其次,根据方奇刚刚的计数,这个班级少了一个人。
最后,当方奇试图通过用把人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找出是谁消失了的时候,意外,再次发生:他看到了一个自己并不认识的人。
一个女生,长相一般偏上,身穿校服,戴着眼镜。这是很正常的。
假如说她穿着什么奇装异服的话,早就被找出来了。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看着正常的女生,方奇并不认识。
昨天的时候,方奇可是记住了班级里面所有人的。因为寝室里照片的原因,他连每个男生的名字都叫得出来。即使是女生,起码也有个印象。
这一个,不认识。
这代表着,她是“多”出来的人。
然而,方奇刚刚已经通过计数发现现在的班级里仅仅只有23个人。这个女生的出现,意味着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这个班里面,消失的人数,不止一个!
没错,不止一个的意思,并不是两个,而是四个!
经过一一比对,方奇找出了消失及被替换的人:一共消失了三个男生,一个女生,替换者则是两个男生,一个女生。
方奇想起来了另一句话。
准确的来说,是一整段话:
“我已经尝试过了,我知道他们在用什么办法来混淆我的判断了。”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日记本主人应该与此刻的方奇经历着差不多的事件。只不过,他那边的人数在增加,而方奇这边,则在减少。
不过,根据“混淆判断”这句话,日记本主人很可能也发现了每天并只是简简单单的增加一个那么简单。
在星期五的时候,日记本主人就已经发现班级里面的人在变多。但是,出于某种原因,他无法确定这是为什么。
而现在看来,这个原因大概就是:日记本主人先入为主的认为,既然是人数变多了一个,那么应该只多了一个才对。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他发现班里面多了几个原本并不认识的人,因而无法确认是什么情况。
这,就是“混淆判断”四个字的意思。
假如不是方奇的记忆力变态到能够把全班人毫无差错的记下来,他也没有办法在第二天得出这一点。然而,即便如此,他的处境也很危险。
方奇看了看墙上的钟表,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还有五分钟就要下课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这一个“徐晨”,并没有做出和上一个假徐晨一样的动作,即暗示方奇去厕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