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餐结束已是十点半,外面正热闹,连灿带着梁所遇从锦绣路方向往玉林去,直走就会到。
路过倪家桥时连灿给梁所遇大致指了个方向,道:“那边儿就是我小时候住过的地方,所以这附近有很多美好的回忆。”
梁所遇与她并肩,听她讲起小时候在这附近发生的趣事,发现自己与这座城有了微妙的连结。
这种快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往往建立在这座城里的某一个人,或事。
玉林东路全是餐馆和食客,人流比刚才的科华路更大,不仅有年轻人,附近社区的居民也在楼下遛弯儿。
独特的社区文化让这里的老小区重新焕发活力,生机勃勃。
连灿带他进入一条灯光昏暗的小巷再拐过一条街,四下立刻安静许多。
一家小酒馆里有音乐传出,门前有人驻足拍照。
她指了指小酒馆那三个字:“赵雷知道吗,据说《成都》那首歌里的小酒馆就是这家。”
梁所遇摇头。
连灿耸肩,两人往前走:“他是你们北京的歌手,《鼓楼》你该听过吧,听说北京107路公交在鼓楼站停靠,会特意给游客放这首歌。”
梁所遇还是摇头。
连灿看着他声讨:“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他笑:“我确实知道的太少。”
前方几米的另一家酒馆传来一首陶喆的歌《二十二》,驻场歌手的声线很适合,清新的少年感里带了几许追忆,越往前走越听的清晰。
“这首我听过。” 梁所遇信誓旦旦。
她没忍住笑意:“不关注音乐很正常,不用逞强。”
连灿看这一排的酒馆生意一般,向他提议:“请你喝一杯,给他们添点人气。”
他摇头,“走走挺好,消食。”
两人就这样从玉林东路走到芳华街,又从芳华街往回穿过芳草街往省体方向,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很晚了。
连灿的脚有些酸,在小巷街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手捏了捏小腿缓解酸胀,靠在椅背,有些硌。
四下安静,两边是泡桐树,枝叶繁茂,路灯都被遮的没了原本的光亮,暗沉沉的。
她从包里拿出烟盒,给梁所遇示意,他摇头。
“你介意吗?”连灿询问。
“请便。”
打火机的火苗照亮她的侧脸,发丝被镶上一层红边,像Edmund Leighton笔下举行授予仪式的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