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笑着接过布包,温声道:"姜先生放心,亮定当谨记医嘱。这些日子承蒙照顾,亮感激不尽。"
姜饼摆摆手道:"您就别客气了,回去后记得按我说的,多培养些人才,别事事亲力亲为。您那身子骨,可经不起再折腾了。"
诸葛亮点头应下,目光扫过院中的一草一木,似要将这方寸天地刻入记忆。他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一枚精致的木雕,递给姜饼:"这是亮闲暇时雕的,权当留念。"
姜饼接过木雕,发现竟是个缩小版的蒸汽机模型,连齿轮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他眼眶一热,笑道:"丞相这手艺,放在现代都能开个工艺品店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转身走向院门。晨光中,他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仿佛那些日子的病痛从未在他身上留下痕迹。
......
五丈原的秋风依旧凛冽,蜀军大营内却是一片肃穆。
姜维站在辕门外,目光不时扫向远方。自从丞相离去,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天。
虽然他和杨仪等人竭力维持军务,但军中难免人心浮动。
"伯约!"杨仪匆匆赶来,压低声音道,"探子来报,司马懿近日频频调动兵马,不知要做什么"
姜维眉头紧锁:"丞相不在,我们不宜轻举妄动。传令下去,全军戒备,但不得擅自出战。"
正说话间,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那司马老贼又欲何为?"
诸葛亮出现在二人身前,丝毫不见病态。
脸上带着亲切的笑意,他环视四周,见军容整肃,营寨井然,不禁欣慰地点点头:"伯约,公威,辛苦你们了。"
姜维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丞相,您......您好啦?"
诸葛亮微微一笑:"可以这么说吧。"
他拍了拍姜维的肩膀,"走,进帐细说。"
中军大帐内,诸葛亮将《新政纲要》摊开在案上,详细讲解着各项改革计划。
姜维和杨仪听得目瞪口呆,尤其是听到"水车驱动高炉改良火药配方"等新奇概念时,更是震惊不已。
"丞相,这些......当真可行?"杨仪小心翼翼地问道。
诸葛亮点头:"亮已反复推演过,绝无差错。"
他忽然话锋一转,"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先退兵。"
"退兵?"姜维愕然:"丞相,司马懿上次被你一吓,已经有了怯战之心,正是我军乘胜追击的好时机,为何......"
诸葛亮抬手制止了他的话:"伯约,你可知亮为何要六出祁山?"
姜维一怔:"自然是为了......"
"为了以攻代守。"诸葛亮接过话头,"蜀地狭小,若不主动出击,迟早会被魏国蚕食殆尽。
但如今不同了......"他指着案上的图纸,"有了这些新法,我们完全可以在蜀中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