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的大雪向来都是这般蛮横无理,毫无征兆地说来便来。
仅仅一个夜晚过去,那积雪竟然已经能够没过人的脚踝,放眼望去,一片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一般美丽而寒冷。
寒风凛冽,冰冷刺骨,但那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依然坚守岗位,踩着厚厚的积雪进行操练。每一步落下,都会发出一阵“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是大地在痛苦呻吟。
身披厚重披风的于秋风站在高处,目光凝重地俯瞰着下方正在训练的士兵们。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感激之情,如果不是因为荆鱼带回来粮草物资,恐怕这个寒冬对于士兵们来说将会异常艰难。然而,就在这时,一声沉重的叹息从他口中传出。
听到这声叹息,一旁的郎求明好奇地问道:“元帅为何如此叹气呢?”
作为一名足智多谋的军师,郎求明平日里与于秋风相处融洽,而且相较于脑子简单粗暴的程克力而言,他更喜欢和像于秋风这样聪明人说话。
只见于秋风抬起手,随意地摸了一下自己那张已经数日未曾好好打理过的胡子,然后满脸嫌弃地用力甩了甩手,皱着眉头说道:“军师啊,我实在是在为探子的事情忧心忡忡啊!”
郎求明听后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拨动着手中的八卦盘,同时用另一只手轻轻捋着下巴上那一撮山羊胡须,轻声反问道:“元帅又何必为此事过于担忧呢?”
在于秋风看来,探子所获取到的情报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略部署以及战争胜负,怎能不让人重视?
可是看郎求明此刻淡定从容的模样,似乎并不觉得这件事情有多严重。
“幕后之人究竟怀揣着何种心思,眼下暂且不去深究。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像这般潜伏在暗处的探子恐怕绝非仅有一人。即便能够成功揪出其中一个,那又能如何呢?无非就是打草惊蛇而已!”郎求明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看似云淡风轻地说道。
于秋风听后,心头猛地一亮,如同拨云见日般豁然开朗,但转瞬之间,一丝忧虑却又爬上了他的眉梢。
“诚然,您所言极是。但难道真要对这些探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任由他们肆意传递各种情报吗?”于秋风紧皱眉头,目光紧盯着郎求明,语气中带着些许急切与不安。
郎求明闻言,不慌不忙地反问道:“那么请问元帅大人,对此您可有什么良策妙计?”
被这一问,于秋风顿时语塞,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他不禁暗自懊恼,自己确实未曾想出应对之法。
就在这时,一阵清冽而沉稳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敌人隐匿于黑暗之中,而我等则暴露在明面之上。在此情形之下,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或许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闻舟正迈着稳健的步伐缓缓走来。他身姿挺拔如松,气质清冷若雪,给人一种不怒自威之感。
于秋风见到来人,连忙拱手施礼道:“闻世子!不知此次前来,是否为我等带来了什么新的消息或指示?”
闻舟摇了摇头,目光扫过正在操练的士兵:“并无,只是听闻元帅在此处商讨探子之事,特来凑个热闹。”
郎求明微微眯眼,笑着看向闻舟:“世子殿下向来足智多谋,今日前来,想必心中已有计较。”
闻舟负手而立:“冷处理自是不错,但我们也可布下迷阵。”
“迷阵?”于秋风疑惑道。
闻舟上前几步,指着操练场说道:“既然京中之人与高句丽勾结,那他们想看到的一定是我们的战败!我们可以佯装一些假动作,让那些探子看到。比如,故意安排部分士兵往某个方向运送粮草,而实际上真正的粮草却在别处。”
于秋风眼睛一亮,抚掌大笑:“妙哉!如此一来,敌人得到错误情报,必然有所行动,我们便可借机找出端倪。”
郎求明也点了点头,补充道:“只要掌握他们的情报链,还可以让士兵们时不时地传出些似真似假的军情,混淆视听。”
闻舟颔首表示赞同:“而且我们在军中散播不同版本的计划,每个版本都看似合理。那些探子急于将消息传出去,必然不会仔细甄别真假,这样就能误导敌方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