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三人要和他一起走,路上无论早起晚行、住歇,都要听从他的安排,不可与他争执。”
“夫人交代的事你们自己负责。要小心谨慎,确保安全,早去早回,千万不要出错。”
老都管和两个虞候都答应了,随后杨志便领了任务,准备出发。
次日清晨五更时分,杨志和谢都管、两个虞候一行人整装完毕,准备出发。
梁中书为他们准备好了担子,十担财物分配给十个壮健的禁军,打扮成脚夫的模样。
杨志戴上凉笠,穿着青纱衫,系着麻鞋,腰挂刀具,形象像个普通的客商。
老都管也打扮成一个普通客人的模样,两个虞候则假装成随行的仆人,他们都携带了朴刀和藤条,以备不时之需。
梁中书交给杨志一份札子,带上书信和任务。
一行人出发了,走出北京城门,踏上了大路,直奔东京。
途中,行程是分段的,五里单牌,十里双牌。
正值五月中旬,天气炎热,尽管天气晴朗,酷暑难耐。
那吴七郡王曾在诗中提到过炎热的夏天,夏日酷暑使得高贵的公子们都嫌热,而杨志一行人却不得不在这种酷暑下长途跋涉。
杨志和随行人员为了赶路,早上五更时出发,趁着凉爽天气行进,到了日中时分,便在阴凉处歇息。
虽然天气炎热,他们依然坚持继续前行。
大约五七天后,他们的行程进入了荒凉的山区,途中人烟稀少。
杨志要求大家在辰时(约早上七点)起程,到申时(约下午三点)才歇息。
十一个担子沉重,且炎热的天气让行进变得更加艰难。
见到树林时,大家便迫不及待地停下来歇息。
尽管如此,杨志依旧催促大家继续前行。
如果有人停下来,杨志要么呵斥,要么用藤条赶人,甚至直接责骂,迫使大家继续行进。
两个虞候虽然只背着包裹,也开始感到吃力,步伐越来越慢。
于是,他们忍不住埋怨:
“我们并非故意走慢,而是天气太热,实在走不动。”
“前几天早上走得还轻松,但现在正是最热的时候,哪里能继续走呢?”
杨志听后愤怒地回应道:
“你们怎么这么无知!”
“这任务是我的责任,你们就不能替我加把劲!”
“如果我们不赶路,谁还敢在半夜五更起来走路呢?”
两个虞候心里有些不满,暗想:
“他真是脾气暴躁,干什么都要骂人。”
杨志提着朴刀,拿着藤条,自己带领担子走在前头。
两个虞候在柳树下休息,心里不满地说道:
“杨志这厮,竟敢这样对待我们,他不过是我相公门下的一个提辖,怎么就这么自大?”
老都管听了,叹了口气,说道:
“这是我相公的命令,我不能反驳,只能忍耐。”
“也不能跟他争执,暂时看看他怎样吧。”
两个虞候继续抱怨道:
“相公不过是说了些人情话,既然如此,倒不如自己做主。”
老都管再次说道:
“再忍忍,等一下再说。”
当日,行至申牌时分,他们找到了一个客店歇息。
十个厢禁军个个满身是汗,气喘吁吁,纷纷叹息并抱怨道:
“我们这些军健真是倒霉,早知道今天这样,就不该出来。”
“天气又热,又挑着这么重的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