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七个人听了杨志的话后,便说道:
“客官,买些枣子吧。”
杨志回答:
“不必。”
说罢提起朴刀,走回担子旁。
老都管看着形势,便说道:
“既然有贼,我们就走吧。”
杨志则回应道:
“我原以为是坏人,没想到是些卖枣的小商人。”
老都管叹道:
“像你刚才说的那样,他们就是没有命的人。”
杨志无心争辩,说道:
“没事就好,大家先歇歇,等天凉了再走。”
众军汉也跟着笑了。
杨志将朴刀插在地上,自己在一旁的树下坐下休息。
不久后,杨志正在歇息时,忽然远处传来一个汉子的歌声。
那人挑着一副担子,唱道: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那汉子一边唱,一边走上冈子,来到松林下卸下担子,坐地乘凉。
众军汉看到他后,便问道:
“你担子里是什么东西?”
那汉子回答:
“是白酒。”
众军汉又问:
“你要拿这酒去哪里?”
那汉子回答:
“去村里卖。”
众军汉接着问:
“多少钱一桶?”
那汉子答道:
“五贯钱。”
众军汉商量道:
“我们又热又渴,为什么不买些来解解暑?”
正当大家商议时,杨志忽然看到,喝道:
“你们又在做什么?”
众军汉答道:
“我们要买酒喝。”
杨志怒斥道:
“你们怎么这么没有规矩!”
“胡乱买酒喝,好大胆!”
众军汉不满地回应:
“没事也来瞎指挥,我们自己凑钱买酒,关你什么事?”
杨志继续骂道:
“你们这群村里来的傻小子,懂什么!”
“走在这条路上,吃喝问题重要吗?”
“你们不知道多少英雄好汉,就是被这种贼人用麻药弄翻了。”
那挑酒的汉子听到杨志的话,冷笑一声,说道:
“你这客官真是不识好歹,早知道我不卖酒给你,结果还在这里说这些不中听的话。”
正在松树边争吵时,忽然对面的松林里那群贩枣的客人提着朴刀走了过来,问道:
“你们这是做什么?”
那挑酒的汉子回答:
“我自挑着酒过冈子到村里卖,天热了就在这里歇一歇。”
“你们却问我要买酒,我没有卖给你们。”
“这个客官却说我酒里有蒙汗药,真是好笑,怎么能说出这种话?”
那七个客人听了,说道:
“我原以为是歹人,没想到是这样。”
“既然你们怀疑,我们倒可以买点酒喝。”
“既然你们有疑心,就卖一桶给我们喝吧。”
挑酒的汉子回答:
“不卖,不卖!”
那七个客人便说:
“你这个傻子,真不懂事。”
“我们没跟你争什么,你要卖酒就卖,反正你要到村里去卖,也还我们钱,没什么关系。就当是解渴了。”
那挑酒的汉子最终答应:
“卖一桶给你们也没什么,问题是他们这么说了不好,而且没有碗来舀。”
七个客人答道:
“你真是个死心眼,既然说了没关系,那就卖给我们吧。”
“我们自己带了瓢。”
说罢,两个客人去车子旁取出了两个椰瓢,然后捧出一大捧枣子来。
七个客人围着酒桶,轮流舀酒喝,同时吃枣,没过多久,一桶酒就喝完了。
七个客人问道:
“你说的价钱是多少?”
那汉子答道:
“五贯钱一桶,十贯钱一担。”
七个客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