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
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心与佛从来都是相依相存的。
若能体悟到无物无心,那便是真正的法身佛。
法身佛,没有形态,只有圆满的光辉,包容万象。
无形的体即是真体,无相的相即是实相。
既非色彩,也非空无,既不来也不去,也没有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无,难以舍弃,难以执取,难以听见,也难以看见。
内外的灵光是相通的,一个佛国可以藏在一粒沙中。
一粒沙能包含整个大千世界,一个身心也能容纳万法。
要明白这一点,必须领会无心的法门,不染污、不停滞,即是净业。
善与恶的种种情况并不做任何分别,便是南无释迦叶。
这首诗讲述了佛法的深奥含义,体现了禅宗的思想。
诗中强调“心即佛,佛即心”,即人的内心与佛的境界是同一的,佛法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样貌,真如的法身超越一切相,存在于一切之中。
诗的最后一句“南无释迦叶”则表达了对释迦牟尼佛的敬仰。
刘伯钦和唐三藏都感到十分惊慌,忽然听到喊声:“师父来了!”
一旁的家仆说道:“这叫声一定是从山脚下石匣中的老猿发出来的。”
伯钦解释道:“是他!是他!”
三藏疑惑地问:“什么是‘老猿’?”
伯钦答道:“这座山原名叫‘五行山’,后来因为我大唐王征西定国,将它改名为‘两界山’。据老一辈的人说,‘王莽篡汉’时天降这座山,压住了一只神猴。那猴子不怕寒暑,不吃不喝,土神一直看管着它,让它吃铁丸,饮铜汁,这样多年都未死。你听到的喊声,一定是那只猴发出的。长老不必担心,我下山去看看。”
三藏听后只得依从,牵着马站在一旁等待。
马下山。
行走不到几里,只见那石匣之间,果然有一只猴子,露着头,伸着手,乱招手道:“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
这长老走近一看,你知道它是什么样子:
尖嘴瘦腮,金睛火眼。头上堆着苔藓,耳中生着薜萝。鬓边少发,多是青草,颔下没有胡须,只有绿莎。眉间有泥,鼻子凹陷,十分狼狈;手指粗,手掌厚,身上还带着尘土。虽然眼睛转动,喉舌和声,语言也利索,但身体却动不了。
正是五百年前的孙大圣,如今依然被天罗压制。
刘太保确实胆大,走上前去,把它鬓边的草和颔下的莎拔掉,问道:“你有什么话要说?”
那猴说:“我没话说,只是让那个师父上来,我有话要问他。”
三藏问:“你问我什么?”
那猴答道:“你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
三藏回答:“正是,你问什么?”
那猴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因为犯了弥天大罪,被佛祖压在这里。前些日子,有位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找取经人。我劝她救我,她劝我改过自新,归依佛法,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等功成之后自有好处。所以我日夜提心吊胆,等着师父来救我。我愿意保你取经,做你的徒弟。”
三藏听了,心中大喜,说:“你虽然有此善心,又蒙菩萨教诲,愿意做沙门,可是我又没有斧头锯子,如何救得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