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内的老者见到三藏,便笑着合掌迎接,挂着数珠,恭敬地说道:
“师父请坐。”
三藏忙不迭地回礼,随后上殿参拜圣像。
老者随即叫童子献上茶水。
茶过之后,三藏便问老者:
“这座庙为何叫‘里社’?”
老者回答道:
“这庙在西番哈咇国的边界。”
“庙后有一个庄园,里面的乡民心地虔诚,便为保安泰立了这座庙。”
“‘里’指的是乡里的意思,‘社’是指土地神。”
“每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际,乡民们都会带着祭品三牲花果来这里祭祀土地神,以祈求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三藏听后点头称赞:
“正如那句‘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那里没有这种善举。”
老者又问:
“师父仙乡是何处?”
三藏回答:
“贫僧来自东土大唐国,奉旨上西天拜佛求经。”
“路过宝坊,天色已晚,所以特来圣祠借宿,明早再继续前行。”
老者听后,十分高兴,便连声道歉说:
“失迎了,失迎了。”
随即叫童子准备饭菜。
三藏吃完饭后,向老者道谢告辞。
行者这时眼尖,看见房檐下有一根搭衣的绳子,便走过去一把扯断,将马匹的脚系住。
老者见状,笑道:
“这马是哪里偷来的?”
行者火冒三丈,回道:
“你这老头子,怎么说话不知轻重!”
“我们可是拜佛的圣僧,怎么会偷马?”
老者笑着说:
“不是偷的,怎么没有鞍辔缰绳,却来扯断我晒衣的绳子?”
三藏忙陪礼道歉:
“这顽皮的徒弟,脾气暴躁。”
“您若是要拴马,应该先向老人家讨条绳子,怎么就去扯断了晒衣的索子?”
“——老先,您不必生气,我这马实不隐瞒,的确不是偷的。”
“昨日我们经过鹰愁涧,原本有匹骑的白马,鞍辔齐全。不料那涧里有一条妖龙,竟把我的马和鞍辔一口吞了。”
“幸得我徒弟有些本事,又遇到观音菩萨相助,将那龙捉住,把它变成了我原来骑的白马,形状完全相同,驮我上西天拜佛。”
“现在过涧时,不曾备齐鞍辔,才到了老先的圣祠,还没能置办鞍辔。”
老者听后笑道:
“师父别怪,我只是开个玩笑,没想到你高徒如此认真。”
“我年轻时也有几个村庄的钱,骑过几匹好马。”
“只因为几年来不断灾难丧失,连家也丢了,所以只得做了庙祝,侍奉香火。”
“幸好后面的庄户施主们募化度日,我也还能勉强过活。”
“其实我这里还有一副鞍辔,是我平日珍惜的物件,虽然贫穷,却一直舍不得卖。”
“听了师父的故事,菩萨尚且能救护,神龙帮助化马驮你,我老汉也不能不尽微薄之力。”
“明日我便取来那副鞍辔,送给师父,叩谢您前来的恩情。”
三藏听了老者的好意,感激不尽,连声道谢。
此时,童子端来了晚餐,三藏与行者共进晚餐。
饭后,童子点亮了灯火,安置好铺床,大家便各自歇息,准备明天继续出发。
第二天早晨,行者起来后对三藏说:
“师父,昨晚那庙祝老儿答应给我们鞍辔,今天一定要向他索要,不可轻饶。”
话音未落,只见那老者果然端着一副鞍辔,以及配套的缰绳等马具,全部准备齐全,放在廊下说:
“师父,这副鞍辔奉上。”
三藏见了,喜出望外,便让行者拿着去检查,看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