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学子有多少,北方学子有多少?
这个问题把宋濂问得有些懵。
说实话,他在评选试卷的时候,还真没有关注这个,而且想关注也没法关注,因为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在评卷的时候遮掩起来的,绝对保密。
成绩出来以后,宋濂也没有去去关注这些被选中的进士的籍贯问题,因为在他看来,他和他主考团队此次的选拔公平公正,并没有存在徇私舞弊的问题。
可是,皇上为什么会突然问起这个?
是听到了什么风声吗?
宋濂心中在盘算着,面上也是连忙回道:“回皇上,被选中进士的学子们的籍贯分布,臣还真没注意过,臣这就让人去查。”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他现在也只想看看个结果。
送走宋濂等人后,朱元璋拿起身边的一本书看了起来。
正是朱辰给的那本清史。
这本清史其实还不是正式的清史,而是一部《清史稿》,《清史稿》是民国时候编撰的了,现在已经面向全社会发行。
《清史稿》汇集了比较丰富的清史资料,由于编撰的时候是清朝灭亡不久,所以清廷档案、私家着述和文化典籍保存得比较完整,这就为编写《清史稿》提供了充实的原始资料。
朱元璋当然不了解这些,认真的看了起来。
原本他对大明之后的王朝并不感兴趣,但这是华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倒是想要看一看,这最后一个王朝究竟是怎么覆灭的。
他最关注的自然是帝王本纪。
《清史稿》还是用文言文编撰,但这对于他而言并没有难度。
而且有了朱辰教给的那么多来自后世的知识,现在他看起史书来,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果不其然。
和朱辰说的一样,王朝建立之初,是一个生产资料重新分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王朝会渐渐从百废待兴走向鼎盛。
清朝建立之初,经历了最初的战乱之后,进入了清圣祖也就是康熙的年代,社会很快进入平稳发展的状态。
康熙之后经历了九龙夺嫡,胤禛继位,即雍正帝。
雍正帝是一位勤勉的皇帝,在位十三年,于工作时去世,其子弘历继位,即乾隆帝。
乾隆时期,清朝进入极盛时期,领土势力最广,经济发展最高。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的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清帝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鼎盛阶段,史称康乾盛世。
虽然叫做康乾盛世,但朱元璋觉得,中间的雍正帝才是最符合他心目中的明君。
勤于政事,又敢于革新除弊。
而康熙和乾隆各有各的问题,康熙晚期,官吏贪污,吏治败坏,而乾隆更甚,宠信贪官和珅,官员腐化使政治大坏,六次下江南所至供张过盛,扰民有余。
但无论如何,这三位皇帝开创了一个盛世。
这和大明前面的经历几乎是一样的。
洪武之治,永乐盛世。
朱元璋愈发理解朱辰所说的封建王朝兴亡的规律,还真的就像朱辰说的那样,王朝建立初期的快速恢复及鼎盛,根本原因是整个社会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
他甚至怀疑,明君多出现在王朝的初期,或许跟他们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前面的皇帝好做,后面的皇帝会越来越难做。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生产资料的不断兼并,社会阶级愈发固化,贫富差距愈大。
和他想的差不多。
在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清朝开始走向衰败。
乾隆禅位嘉庆,但乾隆还做了四年的太上皇,嘉庆四年,嘉庆帝才开始亲政,
嘉庆帝亲政仅五天,便迅速铲除了乾隆朝大权臣和珅。
这本是件大好事,但嘉庆帝也仅仅是铲除和珅而已,并不能改变朝廷全面性腐化的局面。
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这时期还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抗争,社会冲突激化,鸦片流入中国、八旗的生计问题、钱粮的亏空、河道漕运的难题,清朝国势日非。清朝倾全部的军事、财政力量,全力平定叛乱。嘉庆在天理教起义平定后,更是颁布罪已诏。
清朝在刚刚经历了盛世之后迅速走向落败,而且在落败的道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嘉庆之后是道光。
道光一朝,一个叫做英国的西方国家开始将成隐剂鸦片大量输入清朝,收割财富。
这让朱元璋眼皮子一跳,想到朱辰所说的资本主义殖民。
果然,随着鸦片的输入,原本清朝依靠茶叶和丝绸从海外获得不菲的收益,但现在形势转变了,大量的财富开始流出,而且百姓的健康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清朝经济发生通货膨胀,国力也持续衰退。
道光为了解决此弊端,派林则徐销烟,道光二十年,中英两国爆发鸦片战争,但此时清朝的武器装备已然落后,战败已然不可避免。
清兵战败后和英国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割让港岛,赔款两千一百万两银元,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
看到这里,朱元璋一口浊气已然闷在胸口。
关于这些,朱辰之前在说到资本主义入侵的时候也说了,当时他的感受还没有那么强烈,现在看到真实的后世历史,他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曾经的天朝上国,把四海的国家都看成蛮夷,接受四海的朝贡,现在却是割地赔款,两千多万白银啊,他的大明现在整个国家一年的税收也都还没有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