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易逝,两年眨眼即过。
通象山得益于浓郁的灵气,已又是草木茂盛,虽没大火之前的繁茂,但也是郁郁葱葱,现已看不到大火烧过的痕迹,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山顶有间简易的茅草屋,秦如风正在屋外打坐,吸收天地灵气。
两年间,他都在此地修行,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时刻想起当年的痛,才能不断刺激他,提醒他要时刻绷紧,还有大仇未报。
前不久秦如风刚突破凝气临界期,能如此快突破得益于天极经,天极经与他本身的纯阳属性相合,修炼天极经的同时也是在提升修为。
不过他现在天极经的修炼停滞了,他拥有的只是残本,前三层已经大成。
一天的修行之后,沐浴净身,秦如风晚上就在屋中读书,为朝试作准备。
屋内用一个夜光石作为光源,因为里面的书架上,地面上,都堆满了书籍,只有一桌一椅的空地,床上也散落着书籍,要是用蜡烛很容易失火。
虽说是为了应付朝试而读,但随着时间的深入,秦如风也逐渐渴望这些知识,两年的学习使他受益匪浅。
无论是国家社稷,兵法韬略,外交内治,古今思想,抑或是文采笔墨,诗词歌赋,他都求知若渴,经常手不释卷,每晚通宵达旦,仅在鸡鸣后睡一个时辰,醒来又开始修行。
两年来秦如风一直保持这样的作息,他的准备时间比别人少太多,光是勤奋不足以赶上别人,他要付上别人千百倍的努力。
清晨的第一缕灵气是最纯净的,可以有效缓解疲惫,也能提高修行的效率,每天这个时辰是秦如风最放松的时候。
到了中午,秦如风会下山前往通象镇,在那里接触来自各方的人士,可知悉当下大小事,深谙世事也是必不可少的修行,为官者更应如此。
一来二往,秦如风与镇上许多人都熟络起来,且由于秦如风的谦虚恭敬,勤学好问,很多文人雅士都愿意与他结好。
也是通过接触这些人,秦如风才了解到修士不止有喜欢打杀的,也有闲云野鹤,喜好文学之辈,他们身有修为,只是用于防身,争强好胜,抢夺机缘等事他们从不关心,能在朝试博得功名,混个职位就已经心满意足。
若说上面那些是从明处得到消息,消息贩子则是暗处,在酒馆里能得到许多外界得不到的消息。
有一条消息在两年来传得很广,一名神秘人发出悬赏,追踪一名叫陈御的修士,只要他到达通象镇五十里内,这时通知这位神秘人便可完成委托,他给出的奖励非常之高,不过至今没人发现陈御的踪迹。
秦如风刚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有些诧异,陈御不像是会惹上这么大麻烦的人,但想到自己,便也没理由去说别人,人偶尔总会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
“秦兄弟,又来喝酒了?”搭话的是一名年轻男子,是这里的常客,经常碰到秦如风。
“赵兄,你又从昨晚喝到现在了?”
赵姓男子一身酒气,倒是没有多迷糊,傻笑着,“我没有,早上还回去了一趟,那个黄脸婆不识好歹对我啰嗦,我不跟她计较,就又回来了!”
说着,赵姓男子就昏睡了过去,嘴里还在碎碎念。
这时旁边两人的对话引起了秦如风的注意,他们谈到了周冠朝,说是他这几天在大力整治盗匪,至今已经抓捕了数百名盗匪归案,通象山外的其他山头都安全了许多,百姓也都很感激。
这件事秦如风之前也有察觉,这几天官兵经过通象山好几次,只是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
秦如风关心的是周冠朝的真正目的,没了乌云寨和烈风寨,他很可能会培养其他的山头,他一直通过庇护土匪得到大笔的物资和灵石,自断财路必有蹊跷。
不过秦如风无暇去调查,周冠朝这样大张旗鼓,大概是在隐藏不想让人知道的,而且现在查了也没多大意义,备考朝试才是当下之重。
在镇子停留的时间结束后,秦如风回到山上,走到小屋时,他神色凌厉,提起银枪,寒光掠过屋内,“这位朋友不请自来,所谓何事?”
稍顷,屋中传出脚步声,走出来的是黑袍老者!
他面带笑容,道:“还不错,能探查到我。”
秦如风自然认识对方,他的天极经就是黑袍老者赠与的,“原来是前辈,恕晚辈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