妤兰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正是如此。”
只见那人满脸怒容,振振有词道:“那岳飞,从一开始便高举着迎回二圣的大旗,此事我暂且容忍了。然而,他却不知好歹,三番五次地违抗我的旨意。身为臣子,如此不听话,莫非是妄图造反不成?”
妤兰闻言,冷哼一声:“你可知道,此事倘若换作其他君主来处理,又当如何?且不提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
就算效仿昔日汉高祖刘邦那般行事,待到岳飞成功将金朝彻底击溃,实现天下大一统之后,再行诛杀之举亦不为迟。
如此一来,你赵构不仅能够成就一番伟业,更可博得一个一统天下的千古美名。
日后史书工笔,必定会让这段历史声名远扬、流传千古。如今要不是大唐太宗皇帝英明神武,开创盛世,你赵构恐怕早就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之上,遭受万世唾弃,背负千古骂名!
从古至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黎民百姓从未在意过究竟由谁来坐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他们所关心的,无非是谁能够将这个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让百姓安居乐业。
遥想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纵然有着杀兄囚父这般备受争议的举动,但他依旧能成为天下公认的数一数二的贤明君主,原因何在?
不过就是因为他在位期间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使得整个社会风气良好,人民生活富足安定罢了。
再说那被困金国受尽苦难的徽钦二帝,他们的威望早已丧失殆尽。即便归来,也只能好生休养,安度余生罢了。如此一来,又能妨碍到谁呢?”
其实,妤兰原本想要说的是,对于如何处置这两位先皇,办法多得很。
然而,她转念一想,若是不慎落下把柄被他人抓住,岂非得不偿失?所以,有些事情心里清楚明白即可,实在无需宣之于口。
“哈哈,皇妹啊,你这番言论不过是在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罢了。你且想一想,史书到底是由何人撰写而成?
还不是那些朝堂上的文臣武将们。只有当你的所作所为符合他们的利益与期望时,你才有可能被塑造成一代明君;
反之,倘若你的行为举措不合他们的心意,那么就算如秦始皇那般雄才大略之人,最终不也被扣上了一顶‘暴君’的帽子么?
还有妤兰,我们做皇帝最大的敌人是谁呢?是百姓,不。那是后宫,不。就是这满朝文武百官。
你强盛时,他们暂闭锋芒。你懦弱时,他们挟天子以令诸侯。
从来就只有狼子野心而已。什么忠心不二之人,那只是少数而已。
就如这秦桧,他忠于朕吗?不见得。他又忠于你吗?恐怕这句话就是个笑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