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忽视正妻,宠爱妾室,好色荒淫的性子,显然让母后很不满意。
跟大孝子杨广表现出来的“唯以萧妃居处”的行为一对比,母后就对太子的所作所为,更加看不惯了。
太子喜欢美女云氏,但在这个崇尚封建礼法的时代,他是没办法给云氏定下名分的。
云氏本是乐工云定兴的女儿,以云氏的家族背景,连给太子的小妾提鞋都不够格。
云氏没有名分,非妻非妾,就是一个外室。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小三儿。
太子想给云氏名分。
但在父皇和母后的眼里,云氏就像是一朵红苕花,虽然也美丽娇艳,但却没有贵族风骨,肯定不能登堂入室。
为了说服父皇和母后,给云氏争取一个名分,于是就用了把生米煮成熟饭的办法。
太子和云氏于汤泉野合,生下了世子杨俨。
太子将杨俨抱给母后看,意思很明显:这是你们的孙子,要不要给她母亲一个名分,母后你就看着办吧!
独孤皇后看在自己孙儿的面子上,让夫君给了云氏一个昭训的名分。昭训在太子的小妾里面,地位其实并不高。
只是人心是很难满足的,云昭训肯定也不会满足于一个小妾的名份,她想要的,是太子妃的位置。
于是问题就来了,太子已经有了太子妃。
太子妃元珍是太子的正妻,娘家身份显赫高贵,乃西魏皇族,在北周和隋朝都有许多权势通天的宗族亲贵。
杨坚建立大隋朝的过程中,元氏家族可谓功不可没,出了很大的力气。
当时太子能娶到元氏为妻,还是母后亲自上门求亲的结果。太子与元氏的婚姻,实际上是政治联姻。
但太子不喜欢太子妃,对太子妃颇为冷淡。
云昭训仗着太子对自己的宠爱,对元氏的正妻地位发起了挑战。
元氏作为正妻,经常被出身低贱的云昭训欺负,一直忍让求全。
云昭训却因此得寸进尺。
太子妃与云氏之间的矛盾难以调解,就只能鱼死网破了。
独孤皇后统领的大隋后宫,明争不敢,但暗斗却不少。
太子妃对于云昭训,其实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首先是明媒正娶的身份。
无论在什么时候,正妻被小妾欺负了,舆论都会站在正妻这边,正妻就算打死了小妾,也可以说成无心之失,罚钱了事。
太子妃的娘家手握重兵,太子妃的父亲元孝矩,活着时就是个将军。
元氏家族在隋朝多有显贵之人,元家在大隋朝的分量,也是举足轻重的。
太子妃还有个优势,就是皇帝和皇后的支持。
母后见到自己亲自挑选的儿媳被云昭训欺负,大为生气,特意派了贴身宫女去服侍太子妃。
母后之所以这么做,明摆着就是给太子妃撑腰的。
元家嫂嫂虽然有这么多优势,但是太子的心里没有她,所以一直被云氏欺负,忍气吞声,前段时间还出现咳血的现象。
母后认为这是太子杨勇,与云昭训的合谋,陷害太子妃。
这事杨梓之前就调查过,虽然没抓住什么把柄,但她觉得这只是后宫争宠的把戏,太子并未参与其中,甚至根本就不知情。
“母后有没有想过,太子哥哥可能什么都不知道呢?”杨梓开口试探。
“他不知道?!没他纵容的话,一个贱婢,敢爬到太子妃的头上撒野?”独孤皇后余怒未消。
“梓儿你也是,没一个能让本宫省点心的。看来母后得给你选个驸马了。”独孤皇后把话题又扯回到了杨梓头上。
得得,打住!又催婚,一说到太子,就把事情扯到本宫身上,杨梓很无奈。
她只能找个理由,遁了。
……
杨梓这次没有将药材磨成粉,只是将几块刺骨烤干。
其实按照正规的做法,她需要将刺骨块茎放在阴凉通风处风干,可现在杨梓内心急切,她等不了那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