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才万分感激,又欣喜的收下了,但是只肯收小半碗,里长和高郎中也就由他们去了。
自从五丫识得几个字之后,里长和高郎中更加稀罕这个娃娃了,还教五丫如何看秤。
沈槐:又聪明又好学的孩子,哪个家长不喜欢?
整个村就里长家有个秤,谁家去赶集就去借,晚上回来还就行。
随着五丫的发光发热,沈槐去工作的人家,有好的吃食总会给点儿。
五丫都带回去,给几个正在长身体的女孩子吃。
沈槐:实在见不得,身边这么小的孩子饿肚子!
所以每次到一个人家,上工回来的时候,口袋的里总能多点东西。
有时候是个白面馍,有时候是几颗花生,遇到条件好的还能有个鸡蛋。
都是庄稼人朴实的诚意啊!
所以沈槐也不计较,有时候算完粮食,里长或者高郎中去忙了。
沈槐就会留下来,看邻里们还有什么要帮忙算账的,一并帮算了。
沈槐: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呀~
自从带吃食回去,给四个丫加餐后,四个丫脸上笑容都多了,对这个幺妹更加关爱了。
本身家里的条件,平时想吃饱太难了!
再者,五丫让五丫爹娘脸上有了光之后,隔个八九天,全家会从口粮中省出个鸡蛋,炖给五丫吃。
沈槐不好意思自己吃,五丫爹或者五丫娘,直接把孩子夹在怀里喂进去。
沈槐:这特殊待遇,真是有点不是滋味。。。
穷是穷得狠,好像大家都还挺温情,就这么过吧~
看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认知,帮这些善良朴实的‘家人’改善生活~
日子还是有盼头滴~
有情饮水饱。
这段时间,沈槐又有了新的打算:
自己的所学一个没用,但是无论哪个时代,学医总没错的!
我要学医!
高郎中人很好,先厚着脸皮往他那儿跑,混个脸熟!
除了有活儿的时候,五丫爹娘现在越发的不怎么管她了,晚上回来睡觉就行了。
毕竟虽然是个娃娃,但是是家里唯一拿到工钱的人。
于是,沈槐没事的时候,就开始往高郎中那边跑。
去了,就甜甜的叫高伯伯,高郎中问什么,就用最简便的字答一下。
还主动帮忙理理晒的草药,没事就安静的在旁边,翻翻画着草药的书。
高郎中有孩子陪着,很开心!
沈槐:拉近与长辈距离的四个要点,
懂事、爱学习、不吵闹、主动帮忙干活!
沈槐能默默的学习些中医知识,也很开心!
双赢~
当然,还有很多字都看不懂,需要通过上下文猜。
但是翻着熟悉熟悉草药的样子,也还是可以的。
从能看得懂的一些字里面,估摸着草药的用途。
等再多识得些字,再长大一些,再问高郎中才不奇怪。
作为一个零基础的人,学习一篇很难的课文之前,多预习肯定没错!
先努力记下一些,感冒发烧消炎,和治疗外伤的草药,这些在这个年代用得比较多。
关于改善条件,沈槐的打算是:
怎么能让村里人,一年种两宿粮食。
现在这个种植技术,一年还只种一宿,就是靠老天爷赏饭吃。
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说过:
要想甩掉贫困的帽子,得让老百姓吃得饱饭。
孩子上得了学。
人人看得起病。
脱贫攻坚工作中,农业是必抓的重点!
这个年代,上学得先放放,吃饭、看病都是大问题。
大多数人家吃饭--保住不饿死。
生病,只要不病死,就能再熬熬。
这太可怕了!
沈槐想着:慢慢来、慢慢想办法让日子好起来~
但是,光靠目前这点工钱肯定不行!
眼下今年收成好,家家户户有点余粮才能去卖。
若遇到年成不好的光景,沈槐都不敢想得过什么日子。
好在路还长,慢慢想办法总会有的。
不说别的。
首先,得过上有厕纸的日子!
这是第一个小目标!
无论什么办法,使命必达!
天气越发的冷了,再穷的人家也撑不住,开始烧炕了。
转眼就到腊月里,开始数夜了,也到了本年度,多水镇的最后一次赶集了。
村里的汉子们,把家里的需要买的记下了,需要卖的整理好了。
邻里之间有不方便的人家,便一起帮忙代卖代买。
年度最后一次集市了,大家领着家里婆姨,和大一些的孩子,都一块儿去一趟镇上。
沈槐:乡亲们还是很淳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