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槐生恭恭敬敬的把书还了,出去见到了世子和齐峦,跟着一起走了。
路上听世子和齐峦说,皇帝立马召见彭太师和方相,买粮食的意见采纳了。
并没有采纳学子跟着的意见,而是换了个方法。
让各个二品以上的王公大员,分批亲自跟着去。
只要陛下想找茬,没有一家能摘得清的。
先用各家的小错处拿捏着,然后分批让人出去筹集粮食。
费用是固定的,筹集得越多的有嘉奖。
皇帝心中的算盘珠子,就差蹦到大臣们的脸上了:
该是时候,让你们放点血了。
赶着春耕,去筹一批。
秋收换批人,去再筹一批。
筹到的粮食,先全部运往各个边关,保住国之根本。
秋收的一批收到后,直接定点运送到各州府。
再监督各州府,分发到各个郡县。
第一批不送到各郡县,是防止动静太大,被大凉国察觉。
这次计划,只有殿内那几个人知道,别的王公大员,直接听命行事。
沐槐生一听这套路,暗自佩服:
能凭才学居于庙堂至上,果然都是人中龙凤。
翌日朝会后,二品以上的王公大员,被另外留下了。
计划,就开始执行起来。
三日后,一批王公大臣,就四散去了大凉。
沐槐生找了个机会,非常不解的询问齐峦:
“这些重臣,去别的国?
怎么去?
大凉国不会发现吗?”
齐峦淡定一笑:
“他们?
事关自己的利益时,办法可都多得很~”
沐槐生听罢就不再多问。
天暖之后,沐槐生就辞了国公府的差事。
经过蓝药神夫妻的介绍,在邺都最大的医馆,挂了女医的诊牌。
诊金全医馆最贵,别的普通大夫问诊费一百、两百钱,名医问诊五百钱。
她问诊就一两,出诊十两。
挂诊不要医馆的月钱,但是跟医馆分成。
医馆的馆主内心窃喜,私心想着:
管她呢~
也就是个桌子的事儿。
就当给蓝家个面子,反正医馆的抽成,一分不少就行。
刚开始一些贵女,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没想到,还真是有两把刷子。
只是这个大夫有一点怪癖:
找她诊治,诊治的疗程时间之内,必须得听她的。
有时候偷偷违背一下,她基本都能把脉把出来。
若再有下一次,便不再诊治。
沐槐生每次抓包那些不听话的患者,表面很严肃,暗自都有点小得意:
开玩笑,姐在太医院,可没有一天是玩的。
而且,知道这个年代,都不太注重女子健康。
别的方面,人才太多,自己主攻这一方面,肯定能挣钱!
沐槐生因为不拿馆中的月钱,隔几日还歇一下。
馆主也没有办法,虽然管不住,但是她来了一段时日,挣钱啊!
馆主便把抓药的抽成,给槐生拉高了一个点。
与她协定,不去别家挂诊。
沐槐生每隔半个月,就去西城门附近,做一次义诊。
看着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人,面对各样的艰难,都在努力活着。
槐生心中感慨:
都说要学会自洽,要知足者常乐~
可是这里大多数的老百姓,是连字都不认识的人。
都不知自洽为何物,叫人如何自洽?
现在的好多人为何不开心?
像自己这样的,索性在村落里,不听不看也就罢了。
偏偏又识了字,知道了更广阔的世界。
又可恨在年少时无知,没有抓住去广阔世界的机会。
长大后拼命的努力,也达不到心中的预期。
始终无法接纳,错过机会的自己。
有些人到过人生的‘罗马’,确实活得很自在。
还不时的告诫努力来‘罗马’路上的人,‘罗马’毫无意义。
可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在拥有之后,每个人才会确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所以成功者们,不要劝诫正在努力的人。
每条路,自己踏踏实实走过,才有意义!
作者题外话:
笑死!罗马没有意义?
都说苦难有意义。
那,那些在金字塔尖上的人,为何不过牛马的生活?
是怕生活太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