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明天再启 > 第31章 燃战火

第31章 燃战火

朝堂上,那些同声同气的君子们紧紧抱团,步步紧逼,校哥儿步步退让。

“臣礼部员外郎左光斗有奏,《礼记》有言,人生十年曰幼,学。皇五弟朱由检,今岁将满十周龄,臣请圣旨,皇五弟出阁读书,以全陛下兄友弟恭之名。”

这意思,开始给朕找备胎了?

“辽东急报”

孙尚书刚要发言,不料一声急报,打乱了今日的节奏。

“辽东急报,熊延弼遇刺重伤,建奴举兵进犯沈阳!”

“罢朝,诸位阁老、尚书与兵部侍郎,随朕到军机处”

-----------------

“咻~!咻~!咻~!”

空中冒出一群飞蝗,发出凄厉的啸叫。

“蹲下!”

毛百户厉声嘶吼!

“夺!夺!夺!”飞矢如暴雨疾落,只一秒,堡城上就覆满了密集的箭枝,如同芦苇地。

这一轮废掉了数十个明军。射在身上的还好,毕竟抛射的用不了重箭头,最多只是穿甲小伤。射在面门的,就没救了。虽然躲在碟砖后,对方的抛射线路只有浅浅一线,但后金人,箭法就是这么好。

“再蹲下!”

刚要抬起头,耳边又传来啸叫声,后金也很鸡贼,火力输出的节奏,不走寻常路。

这是第二种打法,强攻。

后金人将楯车推到城下,躲在楯车后放箭,用箭雨覆盖,不叫守军抬头。等守军抬起头了,后金先锋已经推着长梯登城了。

这也需要很好的节奏,因为人力发射箭雨,一般不超过十轮,箭手臂力总归有极限。

至于后金人吹得神乎其神的楯车,其实明军才是发明者。那是二十多年前的朝鲜战争,倭人备有大量的火枪、抬枪和小火炮,他们毕竟是正规军,比东南沿海成分复杂的倭寇更难打。但有戚家军车营的经验,明军就以楯车来抵挡。楯车其实类似加大的人力板车,只是转了方向,加厚的车板成为盾牌立在前面,推车的兵士躲在后面,若是做成斜面,堆一层沙土袋,不止能防箭、防火、防火枪,甚至能挡住虎蹲炮之类小炮的攻击。

努尔哈赤参与了那场战争,所以,楯车成了建奴的利器。

但此时堡城下的楯车,大都只有一个楯面,推到堡墙下的时候,才发现问题。

明军堡墙多了几个尖角,多了攻击的角度。

但建奴也很聪明,用楯车排成两面,形成一个夹角,人就躲在夹角里面,对着城墙上射箭。

楯车后的弓箭依然在输出压制,建奴先锋已经冲到堡墙前架梯子了。

明军依然没有抬头,只是伸手扔下了十几个圆圆的玩意儿。

“轰~轰~轰”一串巨响

十多枚万人敌的声浪,竟然将混不吝的毛百户,吓了一大跳

皇帝派人改良过火药,威力这么大?

堡城下的云梯楯车,已经被炸得翻了肚皮,没被炸死的黑衣虏兵,也晕头转向,成了活靶子。

-----------------

紫禁城,军机处,有争议。

“臣举荐原兵部侍郎王再晋接任”

“臣举荐帝师孙承宗接任辽东总督”

“论辽东军略,袁可立当属第一”

校哥儿心念一动,袁可立确是更好人选,更有大局观、手腕更柔和,许多方面,高了熊蛮子不止一个档次。

“熊延弼伤情如何”

“性命暂时无碍,正在辽阳安养”

“此时谁在沈阳做主”

“户部侍郎毕懋良为主、钦差监军洪承畴、辽东巡按毕自肃辅助”

不知三个臭皮匠,能否顶一个诸葛亮。

“臣大学士史继偕有奏,熊延弼,不当换”

新首辅与旧人不同,棱角分明,不躲,不阴。

“自古以来,朝令夕改容易,萧规曹随却难。辽东军防军略皆为熊延弼一手布置,临阵换将,恐怕适得其反。”

“毕懋良、洪承畴、毕自肃,皆是干吏也,且身居辽东,熟悉军情。此刻换人也来不及了”

“所谓用人不疑,陛下,诸位,当镇之以静,不可自乱阵脚”

“首辅之言有理,辽东,不必换帅”

前世有位名将说过,世上从无准备充分的战役,战场总有意外发生。但这意外,玩大了。

“朕意,先让戚金带着两万新军,暂代蓟镇总兵,镇守山海关”

乘这机会,多上一道保险。至于沈阳,洪老师,您可是镇压流寇的洪阎王啊,此时还不是松山,希望你年少有为不自卑,别让朕失望。

-----------------

洪老师此刻和毕老师配合流畅,但角色却有点倒转。毕懋良运筹如流,人、财、物的调动思路无比清晰,又准又快。洪承畴却很有决断,毫不犹豫拖延。

“城西军营有骚乱?”

毕懋良双眉一皱。

“下官去处理吧”

说话者有张瘦瘦的甲字脸,两边眉毛很长,显得悲天悯人。这是文官铁三角的另一位,辽东巡按毕自肃。虽然毕自肃是“政敌”毕自严的族弟,两毕却处得不错。

“不可,若有骚乱,立即镇压就是,大敌当前,不能手软”

洪承畴面色冷峻,毫无惧意。

“西营,都是被汰换下的刺头,也都曾是辽军精锐,守辽境,还需靠辽人。贸然镇压,恐怕因此失去辽人之心啊”

毕自肃拱手作答。

“范九兄此去,千万当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假太监扶你登基要杀我,卸甲归田你慌啥穿越娶妻就有奖励落榜当天,娶了个首富千金小娇妻我大概救了个王朝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大明:打造海上帝国,夺回皇位!白话聊斋志异:精编阿斗:我为建文大帝北宋帝国兴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