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莎迅速读完了丁奉为的来信,微微叹了一口气。
“怎么能写得这么啰嗦?”
她承认,丁奉为的文笔还是不错的,逻辑和条理也比较清晰,到底是长海大学的研究生。
可是,他通篇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一句话:许莎,明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回海洋市来发展吧!
其实,这次来哥本哈根之前,许莎的确是这样计划的。
她从小在海洋市长大,尽管已经在燕华大学呆了六年,却依旧没有完全适应这里的干燥气候和过于宽阔的马路。
有时候,她要去马路对面的书店,光过个马路便已用掉了一半气力。
然而在哥本哈根的几天,她之前的想法在迅速消融着。
而一个大胆的念头像是在海底沉睡多年的巨兽,逐渐浮出水面,让她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如果留在燕华呢?
为什么要留在燕华?
因为......我想在环保和碳排放上做些事情。
海洋市没有这样的企业吗?
光靠企业可不行,得有顶层设计才行,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们可都是在燕华的。
你想去国家部委?
为什么不呢?
很难考的。
这么多年,我怕过吗?
于是,许莎只给丁奉为回复了简短的一段话,进一步提炼出来,便是四个字:
我不回去。
合上笔记本电脑,许莎又往视频里扫了一眼,会场里依旧在争辩。
她感到一丝无聊,跟苏菲打了个招呼,便径直走出会议室,来到隔壁的图书室。
不得不说,这次大会的组织者还是非常重视他们这些学生代表的,不但把每天的活动安排得很丰富,还为他们准备了一间专门的图书室,里面全是环境保护与碳排放相关的着作、期刊、杂志和论文,而且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说是人类目前在这个领域的顶尖知识结晶也不为过。
她恨不得几个月后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能够天天泡在里面。
虽然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大会两天后就结束了。
由于夜已深,大部分学生都在会议室里,图书室里的人寥寥无几。
许莎觉得很开心,正好可以从容地翻翻书。
摆在最显眼位置的,是IPCC为本次大会准备的各类资料。
IPCC是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的简称,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也是牵头评估气候变化的国际组织。
过去这些天,她并没有太多机会沉下心来翻看这些资料。
在这样一个哥本哈根的夜晚,闹中取静的图书室里,她逐渐发现了一个新世界。
“真是数据详实,逻辑清晰,证据链充分啊!”
许莎在心中喊道。
来哥本哈根之前,为了准备这次大会,她在燕华大学图书馆里也泡了好几天。
虽说在魏哲嘴里,学生代表并不用去发言、辩论或投票,她也不想让自己在面对来自全球各地的同侪时,显得很浅薄。
既然要做一件事,就得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