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才过了一个暑假,再度回到校园时,许莎还是有种奇特的感觉。
两个月前,她还是燕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的一员,有着学生证、图书馆借书卡等一系列足以彰显她天之骄子身份的证明。
就连出入校门,都昂首挺胸地天经地义。
而现在,她已经步入职场,曾经觉得顺理成章的那些学生待遇已经不复存在,心态上也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至少,化起妆来不像几个月前那样心虚了。
更何况,今天返校,她是带着任务的。
毕业的时候,她如愿以偿,通过层层选拔和考试,成为国家环境保护部法规司标准处的一名科员。
刚参加工作,她就被安排在一个大型项目上,跟着主任科员也是她日常工作的主要领导王沧,与其它几个司处的同事以及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的对口同事们一起工作。
项目规模不小,名称也很长,但大伙儿都简称之:“新能源”项目。项目总额为两千万人民币出头,在发改委和环境保护部的牵引下,旨在对各类新能源技术与碳中和的相关性进行一次摸底式的研究,为此后的相关政策制订和立法等提供依据。
“新能源”项目交给了中科院和燕华大学,由其下属多个研究所和学院分别做工作。
一周前,项目的整体结题评审会已经在发改委召开了,包括黄靖梓院士等多名行业内的顶尖专家都出席并且给出了很多真知灼见。
但由于这个纵向项目涉及的参与方比较多,根据相关规定,政府还需要对具体工作进行一些抽查,燕华大学外协给兴能中和的这部分工作恰好被抽中了。
由于大方向上没有什么问题,王沧又恰好有别的会议,便让许莎代表他们标准处,跟着其它几名专家来学校验收。
这部分工作由燕华大学化学系承接,于是学校把验收会议的地点放在化学系大楼。
大楼在图书馆后面,距离主校门不算太远。
许莎在短暂的徜徉之后,快步往会场走去。
系里专门安排了人在校门口迎接这次参与验收评审的领导和专家们,但她因为刚从学校毕业,对校园再熟悉不过,便自己走了过去。
当然,肯定是不能迟到的。
到了楼下,她正准备上二楼,往会议室走去时,突然在楼梯口看见一个熟悉的背影。
“怎么会呢?怎么会是他?”
许莎满脑子问号。
这个身材修长的男子距离她不过十步远,仿佛就像感受到了她的疑惑一般,转过头来。
许莎长大了嘴巴:“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这个模样周正、面容斯文、脸色惨白甚至显得有些病痨缠身的男子,正是她七年的中学同学丁奉为。
两人上一次直接交流,还是九个多月以前。
当时许莎正在哥本哈根作为燕华大学的学生代表参加气候大会,收到了丁奉为的邮件。
从当时的邮件来看,丁奉为是铁了心留在他们共同的家乡海洋市发展的,而且试图说服她毕业后也回去。
结果,许莎留在燕华,进入环境保护部。
丁奉为似乎很享受许莎的惊诧,笑着说道:“我不能在这里吗?”
“不是......你难道考了我们学校的博士?”
“我今天来这里的目的,跟你是一样的。”丁奉为没有正面回答问题。
“什么?你也到部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