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跟郭兴相处这些年,他也习惯了。
至少郭兴对外打交道的时候,要成熟很多。
他又抿了一口咖啡:“股权融资,就是把我们俩的股份一部分出让给外部投资人,使得他们也成为兴能中和的股东。具体操作嘛.......项目管理三角你听说过么?融资也存在一个三角:估值、融资额和融资速度。”
“说来听听。”郭兴此时的语气十分诚恳。
“项目管理三角就是范围、成本和进度。你不可能同时让三个都达到最优,比如说,范围扩大,也就是工作量增加,那如果还想保持进度不变,是不是要增加成本?甚至增加成本都不一定能保证进度不变,因为关键路径可能发生变化,变得更长。”
“关键路径?听上去好像是一本小说的名字。”
“......”
“你还是说融资三角吧。”
“你已经听明白项目管理三角了?”
“不,虽然听上去不难懂,但听起来头大。”
“那融资三角可能让你头更大。”
“我不介意,这是我自找的。”
“......那好吧,估值、融资额和融资速度就是融资三角。估值就是我们值多少钱?5000万?还是一个亿?融资额则是我们想融多少钱?1000万?还是2000万?估值和融资额的关系就是新加入股东会分走多少股份的关系。比如说,我们公司投后估值1个亿,我们融了2000万元,就意味着,新来的投资人投入了2000万元,占了我们20%的股份。在新投资人进来之前,我们两个加起来是100%,现在,就只有80%了,我们的股份比例都要打个八折。”
“投后估值?”郭兴敏锐地找到一个关键词。
“对,估值细分起来,又分为投前估值和投后估值,顾名思义,投前估值就是人家投资进来之前我们的估值,投后估值就是人家投资进来之后我们的估值。一般来说,都用投后估值来指代估值,因为对于投资方来说更方便计算他们的股权比例。”
郭兴露出佩服的眼光:“还是你厉害!没想到懂这么多。之前你是不是玩过这个?”
“没有,都是家里耳濡目染的,我那些叔叔们时不时就会提到融资的事儿。”
白穆并没有傲娇,还是很实诚。
“好,三角中剩下的那一角呢?”
“融资速度嘛,也很好理解,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估值估算得很高,同时又出让了相当多的股权,是不是就意味着融资额也会很高?这样一来,人家投资方会不会心里嘀咕:这家企业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我会不会投贵了?”
“所以融资速度就慢?”
“是的!反之,如果我们估值低,哪怕出让很多股权,总融资额也不会很高,这样是不是投资方就会觉得捡了个便宜,投资决策就可以更快来做?”
“明白了。”
“所以.....既然我们决定了走股权融资这条路,就需要商量好,我们给自己估多少钱,以及我们需要融多少钱。”
说到这儿,白穆也不得不深呼吸一口气。
到了这里,也将很快进入他的未知领域。
不说别的,估值本身就很讲究,采用不同的估值模型,出来的数可能相差十倍。
他只知道一些理论,并未实践过。
“哈哈哈,你是不是也没经验?”郭兴见白穆的表情,已经猜到了个大概。
“承认这个,也没什么丢人的。”
“是的,我也没有。”
承认得的确很干脆,两人都是条汉子。
可是,那怎么办呢?
就这样大眼瞪小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