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飞大喜,拜谢!
“来来,使出你这二十天的练习招数向我攻来,把我看成一个木桩。”
李云飞依言按照灵技练习的基础技法铺了上去,直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被林叔一脚绊倒。
“算了,你还是自己耍一套看看吧!”林叔估计都不好意思出手了,真心菜的可以。
舞完一套,总结八个大字,歪七八扭,啥也不是。
“李公子这套灵技当真是别具一格啊!自己练习的吗?没长辈指导一下?”林叔不好打击李云飞,委婉问道。
“刚练习,这段时间因为要准备考核的事情,所以大部分时间的是用在炼丹上。”
林叔颔首,表示理解。“你看我舞一套你刚演示的破空拳。用灵识仔细感受。”随后林叔将李云飞耍的这套拳法施展了一遍。
李云飞只感觉到虎虎生风,好不威风。
“可有看出门道?”李云飞摇头。
林叔算是明白了,纯小白,啥也不懂。
“来,去凉亭坐下,今天先跟你讲点灵技基础的东西。”喝了口茶,林叔开始讲解。
“要想练好灵技,有两个前提,掌握之后才算入门。
第一个前提,简单点叫稳、准、快。
稳分三步,身稳,手稳,心稳。离现在这种状态还差的远。
身稳只要是指你的重心,不管你是在静止,移动,抵挡,出招,都要求重心稳,这个稳需要不断摸索,方能做到。练功过程中,你可以发现很多技法是包含桩法的,目的就是要做到身稳。
手稳是指你的进攻,防御姿态下的稳定,包括出招的稳定,兵器的稳定。初学者需要时刻感受自己不同状态下出招的稳定性,兵器不稳是指需要将兵器做到驱如臂使,要把兵器融入到身体的稳定之中。
心稳,是人的一种意志,心不稳则恐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自己学会的招数了然于胸,需要在交手毫厘之间想好对策,并稳定的出招应对。
准比较简单。第一层意思就是招数的准确性,不是说招数是固定的,而是说当你出手后,需要达到的效果是否准确,攻击力量,角度,速度,方向,时机,对手的招数的这些因素也判定在内。
第二层意思是,你灵技的准确性,主要是看灵气随招数出击是否准确。灵气攻击也分很多层,含而不漏,定点爆发,范围攻击,叠层攻击,震点打源,隐藏突袭等。
快,分别指出招快,行动快,反应快,这个需要不断练习,提高最终的出招速度,魂力高强者,往往这点会比较有优势。
第二个前提,形,意,神。
形:形指的是招数的外在形态和姿势。它包括身体的动作、手势、步法、姿态等。通过观察和模仿这些形态,可以学习和掌握招数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形是灵技的外在表现,它是招数的物质化和可见化的一种体现。
意:意指的是招数的内在含义和精神。它包括招数的意图、目的、原理和思想等。通过理解和领悟招数的意义,可以深入掌握其技巧和应用方法。意是灵技的内在核心,它是招数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境界的一种体现。
神:神指的是招数的气势、精神状态和表现力。它包括招数的力度、速度、灵活性、节奏感等。通过发挥招数的神韵和气势,人们可以展现出其灵技的威力和美感。神是武术技艺的精髓所在,领悟了神这个层次,灵技入门也就不远了。
通过从形、意、神三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武功招数,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武术技巧和技法。形、意、神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灵技的完整体系,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自身学习的灵技。”
听完林叔的讲解,李云飞茅塞顿开。自己之前练习,只是按照灵技的描述去自己瞎琢磨,难怪练习这么多天毫无长进。
听林叔的讲解,才明白,招式运转之间需要关注这么多内容。李云飞好像抓住点什么,陷入沉思。
之前的练习,就没想到过灵识也需要介入的问题,全凭感官去练,看来灵识不管是在炼丹,还是灵技,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啊。
回想林叔打拳的样子,量子芯片系统的存储和计算功能开始发威了,能逐帧解析,慢放,暂停。一招能从头到尾分解透彻。
思忖间,李云飞不自觉站起身来到空地,跟着脑中的慢放练了起来,十倍慢速,一招打完,慢速状态的形似。放开灵识,仔细感知出招过程的详细变化。
重心其实就是支撑力与重力达到平衡的点,身体向上和向下的力在重心是相等的,左右高低前后的偏差都会造成身体的失衡,也就是重心偏移。
很快灵识就能完整感应到招式中每时每刻的重心点,出招中要稳重心,其实就是把这些重心点串联起来,使得在招式的出招过程中重心是跟着招式的运行轨迹去变化的。
找到了关键点,改进就好办了。在使用招式时,重心点如果不是保持在一条平滑的曲线上运行的,忽高忽低,忽左忽右肯定都没达到完美平衡点。
正愁不知道怎么去实现,系统自行开始了演算,脑中的这一招的招式画面以灵识都看不清的速度在不断变化,不到一分钟,演算完成。按照演算后的施展方式重新播放了起来。
还是十倍慢速,但按照这次的施展方式果然十分顺利,灵识监控到重心几乎是以连续曲线的方式在变化,虽然还不够平滑,但想来是自己动作没执行到位。
从林叔看来,李云飞的状态很奇异,自己在一招招式重复不断的慢慢施展,也搞不懂李云飞这是在干什么,也没打扰他,淡定的在旁边喝着茶。
招式在不断演练中变得稳,准,顺滑。
紧接着就是要解决快的问题。这个更简单,系统想要多少倍速就能调整,不一会儿就从十倍慢速慢慢提高到了招式本身的速度。为了尝试极限达到更快,继续加速,最终在招式的2倍速度下停下,灵识有点跟不上了。
形,意,神,第一个形其实在之前的演练中也已经自动完成,灵识按照系统给的运行方法,想不做到形似都难。
意这一关全靠灵技技法的记录,如何引导灵气,如何让灵气在招式发出时运行到发力点,受力点,如何使灵气爆发出威力,体会几遍就熟悉了。
神,很难,现在摸不到什么叫势,先不管它。
将以上几个问题陆续利用灵识和系统的强大功能找到解决点,这一招算是成了。
林叔看李云飞演练越来越快,心中开始吃惊,这是什么学习方式,由慢入道?而接下来的操作更是颠覆了林叔的认知。这难道是传说中的顿悟?
李云飞找到的这种练习方式,估计也只能适合自己。这一套拳法后面的剩余十七招,每招都采用相同方法,最终找到完美平衡的练习方式。一个时辰后总算是将这本灵技吃透了。
单独演练一招灵技看不出什么东西,但是林叔还是吃惊,从每一招的练习情况来看,李云飞已经初步掌握了这套拳法的精髓。
李云飞舒了一口气,开始连续使出改进的整套拳法,先使用招式的正常速度。一套拳下来,气势越来越足,到了最后几拳,当真隐隐有了破空之势。
最后使用两倍施展速度,竟让周围草木翻飞,气势小成。原来灵技的势,是需要组合起来慢慢激发的!
林叔看傻了,这是什么妖孽,自己就演示一遍,顺道讲了点灵技基础,这就入门了?何止入门,都赶上精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