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琤朝他点了点头,走进酒馆,发现面里无人,连个小二的身影也没见着,倒时闻到一股鱼香味。
两人走进上回那间包厢。
宋琤一边脱下披风一边打量包厢,发现桌上正煮着一瓮鱼,又白又鲜的鱼汤已沸腾,正咕噜噜地冒着热气。
“外面冷,特地让人煮了暧身子的鱼汤。”晏书坐在她对面,率先舀了一碗鱼汤放至她面前。
宋琤的食欲顿时就被勾起,不过,她不想与晏书这般相处。
“何必费这般心思,说正事吧。”
晏书眸光微暗,夹了她最爱吃的鱼肚子到她碗里,“先吃吧,吃暖和了好谈事。”
宋琤静静地盯着他,过了小会,她端起碗,一口气便把鱼汤喝了。
拿起一旁的毛巾拭拭嘴,眉眼朝他挑了挑,言下之意是‘我喝完了,可以谈正事了吧?’
晏书没想到她脾气犟成这样,这汤可还烫着呢,她竟一口气喝完。
“宋琤,你我就不能如以前那样好好相处吗?”
宋琤笑了笑:“这倒奇了,晏三郎竟然怀念起以前的日子,那不是你的噩梦吗?”
晏书暗自叹息一声,“你明知我说的是.....”
“我说过以前的事不想再提起,若没有正事要说,告辞!”宋琤黑着脸起身。
晏书赶紧把怀中藏的舆图摆在桌上:“这是运送晋北物资的路线。”
宋琤重新坐下,伸手拿起舆图打开一看,发现这条线路真是妙极了,原本只要经过两州就能到晋北边境,愣是绕多了一个州,可以看出制定这条线路的人不怀好意。
“这是从晏建知手中得来的?”
晏书没正面回答,只道:“桓王在铜州养了一批人马,兵部怕是想借这批物资把那批人马引出来。”
原来晏建知打了这样的主意,她之前没想到桓王在铜州秘密养了人马。
“铜州知府万江是丘太傅的门下,他何时归顺桓王了?”
晏书道:“丘太傅的事并不全是晏建知所为,桓王从中也出了不少力。”
意思是铜州知府早就是桓王的人了,难怪当年万江本有机会在京城做个少傅,是丘太傅嫉妒人家的才华,生怕日后自己的学生会代替自己的位置,这才把人哄到下面做了个知县。
做了三年的知县,当地的百姓丰衣足食,幸福安康,成为整个大邯有名的富县,这些成绩都是万江做出来的。
万江不仅是个才子,还是个孝子,他以父母年事已高,想调回京城孝养老父老母,哪知又遭到丘太傅的阻挠。
在丘太傅的操弄下,万江调往铜州做了知府。
这么细算,丘太傅除了有些私心外,对万江也不算过分,实在想敬孝,把自己的父母接到身边侍候便是了。
他突然投靠了桓王,定是桓王给了丘太傅不能给的东西。
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