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琤暗暗一惊,郊外也就五千兵力,看来桓王在别处还藏着人。
而且真实数字怕是比他说的还要多上一倍,这么说来百濮国也是分散了一部分兵力前往大邯了。
“桓王爷的目的是什么?”
桓王笑道,“相信宋将军也知道本王与先皇之间恩怨,要是早两年本王自然是朝着那把椅子去,但现在本王老了,再者皇上已被晏建知下了剧毒,应是命不久矣。”
听他提起皇上,宋琤不悦地垂下眼睑,这哪是一个亲皇叔该有的态度?
“若皇上驾崩,本王想将先皇的七子扶上皇位,也算是继承了先帝的血脉。”
先皇的七子?那不是骊贵妃的儿子吗?她离京时七皇子才三岁,算一算现在也才十一岁。
宋琤又问:“桓王就没有别的私心?”
宋琤看着这张老狐狸脸,说的倒是好听,不就是跟晏建知一样的操作吗?
桓王呵呵一笑:“当然,新帝独立摄政前,本王愿意替大邯辅佐新皇。”
“末将记得桓王也有不少的儿子,为何......”
宋琤才不会相信他到手的皇位会拱手让人,除非骊贵妃的儿子不是先皇亲生的儿子。
等等......宋琤突然想到阿爹曾经说过,桓王一直拥戴骊贵妃的儿子做储君。
先皇不同意,桓王便走上了夺位之路。
难道这皇子身份真有疑?
桓王眼露精光,“实话同宋将军说,本王虽然众多儿子,但没有一个适合做储君,本王岂能为一己之私毁了先辈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
这话听着可感人了,但宋琤不是普通人。
“既然桓王这么信任末将,末将就姑且一试?”
桓王见宋琤答应了,哈哈大笑,“不知宋将军打算如何排兵布阵?”
“现在一切都空谈,只有实权在手,末将才好布军!”
老狐狸想开个空头票哄她把晏建知处理了,待京城这边尘埃落定后,再用百濮军团灭她。
“成,……”桓王话还没有说完,门外传来刀剑碰撞的声音。
桓王的护卫走到窗外一看,脸色凝重,走到桓王耳畔低语几声。
桓王听后脸色也凝重起来,看向宋琤,“宋将军,相关细节我们往后再议,不如今日就先这样?”
宋琤一笑,“好啊,那桓王爷先忙,末将告辞。”
宋琤前脚离开,桓王后脚就带着人急急忙忙离开靖水楼。
外面的打斗还在继续,宋琤打量了下,两方都是黑衣人,实在看不出是何方人物。
桓王如此着急离开,定是出了什么急事。
宋琤想让长生跟去看看,这才想起长生送春桃去了昭亭山照顾皇上了。
想起赤大这家伙粗鲁得很,带着身体虚弱的皇上跑这么远,不知会把他折腾成什么样了。
宋琤想到这,转身往西城门去。
夜深人静的街道只看见一辆马车急匆匆往驿站而去。
宋琤大概知道桓王为何事着急了。那天晚上踪的人果然是晏建知派来的,这老贼早就已知晓百濮军进京的事,这会先下手为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