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合伙做买卖,最重要的是利益分配透明、公平。
掌柜不单给他机会,出了场地,还安排伙计帮他打打下手。
有钱人看不上他这几百文钱,做这些,纯粹就是情分。
隋准还是懂的。
因此,更要给对方丰厚回报,对方才觉得你不单会做生意,还重情重义、知恩图报。
那以后的合作,甚至于其他方面的往来,就少不了。
掌柜盛情难却,只好收下了。
但往后,他对这说书活动更上心,安排帮忙的人手多了,还特地给隋准配一身书卷气的新袍子,显得更雅致些。
因着《西游记》太好听,说书先生又极富魅力,风月说书的名声越传越开。
隋准的日收入也从一两多,变成二两,三两,四两……
次日,风月雅会正式到来。
风月茶楼座无虚席,早在半个月前,位子都被本地氏族订完了。
还有些站的地方,供散客观看,也是挤得满满当当的。
两位有功名的大老爷还没来,大家就饥渴难耐地候着了。
隋准的说书之前都排在下午,今天特地提前。
不然,举人和秀才一来,谁还有心思听书啊。
趁他们等着,打发时间倒是蛮好的。
天时地利人和,隋准这收官之场,收益达到顶峰。
到手的赏银,竟有惊人的十两。
掌柜的嘴巴都合不上了。
想当初,他还觉得,五五分也就是几百文钱,可要可不要呢。
可现在,一天就几两银子,掂在手上,都有点沉嘞。
这小兄弟,财神爷转世啊。
隋准拿着沉甸甸的钱袋子,眯着眼睛,功成身退。
接着便是重头戏。
胡举人和吴秀才一出现,便引起不小的轰动。
活生生的举人和秀才啊,好久没见着了!
有些学子激动得脸颊泛红。
吴秀才是个年约三十的方脸男子,面相老实。
他是隔壁山石县人士,当地也难出功名,故而他深知合河镇之苦,此番到来,倒是坦诚相待,倾囊相授。
但胡举人就傲气些了。
他和吴秀才不一样,可不是泥腿子上岸,而是书香世家出身,光是底蕴,比别人就好些。
再者他才二十七岁,就已经中举,可谓羡煞旁人。
虽说没能中进士,但在成阳县,举人已是稀罕。
去岁中举后,家人一直为他活动,据说在淮南府排着号,一有空缺就能补上。
那可是淮南府啊。
学子们见着他,觉得比县令老爷还气派呢。
胡举人享受着这些崇拜,心里有些不屑。
合河镇三十年没出过一个秀才,他是知道的,对此很是看不上。
这么一片文化沙漠,显然人都是愚昧未开智的。
跟他们坐在一块,谈诗论文,简直是笑话。
甚至是耻辱。
要不是他老父跟这边有点交情,碍于情面,他是死活都不愿意来的。
来了之后,架子也端得足足的,对谁都爱搭不理。
接待他们的,是合河镇最有声望的文人,他们见梁举人颇为冷淡,还以为是自己招待不周,十分惶恐。
“举人老爷,可是我们哪儿做得不够好?请老爷明示。”
梁举人矜持地瞟了他们一眼。
“哼。”
什么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