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确实有这样的旧例。
县案首和府案首,可以免试,直接成为秀才。
但在淮南府,这种案例少之又少。
主要是因为此地文坛凋零,人才稀缺,即便当了案首,能通过院试的人也是寥寥。
此时直接提拔个秀才,不免有些贻笑大方。
关键是,学政大人也不愿意。
他觉得那些人的文章,辣眼睛。
院考时,他都不稀得给他们过,淮南府还想让他们免试?
不是他针对淮南学子。
而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故而,这一旧例在淮南府,约等于无。
几十年未被人提起过,大家都忘了,还有这么一回事。
如今学政主动提起,大家才恍然惊觉。
还有这种事呢?
最激动的,莫过关家人。
尤其是郑县令。
娘老子嘞。
成阳县终于站起来了!
我们有自己的秀才了!
三十年的耻辱,在此被洗刷得一干二净!
饶是被绑在板凳上,郑县令也想抱着板凳打几个滚。
对,都到现在了,还没人给他解绑。
连亲人都把他给忘了。
郑县令眼神幽怨:
“快些儿,放我下来!我要给隋准磕头!”
大家才七手八脚地给他松绑。
磕头自然是玩笑话。
但郑县令从板凳上下来后,一边活动手脚,一边郑重承诺:
“隋准,好样的。本官将亲手书写牌匾一块,给你挂家门口上,威威风风。”
隋准:“……倒也不必。”
郑县令:“还有纹银百两。”
隋准:“好的!”
关山月也不甘落后:
“我给你在府学书院前面立一块碑,把这二十二个字写上,署你的名。”
隋准:“有钱吗?”
关山月:“……有名。”
隋准不说话,面露遗憾。
关山月顿时觉得,自己心中的卧龙形象,轻轻地碎了。
学政就更虚了,钱也没有,名也没有。
只有鼓励和压力:
“隋准,本官看好你,你好好准备。”
“今年的乡试,你怕是赶不及,但三年后,本官等着你。”
“你一定也能考上进士!”
隋准脸都垮了,还要考啊?
三位进士将隋准团团围住,寄予厚望。
有个挤不进去的,在外围跳脚:
“隋准,隋准!莫忘了那肥料配方。”
“科举什么的先放一边,耕种方为立命之本啊。”
“顺带一提,本官也是进士。”
一场冤案,一次大混乱,终于落下帷幕。
该赏的赏了,该罚的罚了。
丁知府因为诬告朝廷命官,戕害平民百姓,被投入大牢。
两位京官已经在奏折中,狠狠参了他一本。
相信等圣上回复,关山月就可以挤掉他,升任为淮南知府了。
大人们还想在圣上面前提一嘴隋准的事,被隋准极力劝阻。
“大人,万万不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万一我没考上呢?”
两位大人面面相觑。
你这也不小啊,二十好几了都。
但考不上的风险确实存在,别最后在圣上面前打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