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丛跟霍光又摆开了阵势,这已经是他们第七次争锋相对了。雨水冲刷着地面,但犄角旮旯里依旧有触目惊心的血迹,距离惨案已经10天了,但是现场依然是一片狼藉。
族长驾鹤西归,整个部落气氛压抑,大家意志消沉。
许多村民将倒塌的白石拾掇起来,他们放在田埂上,放在大山里,放在屋顶之上。村里有人说,咱们必须重新拾起白石信仰,也许,是我们对山神缺乏足够的敬畏,因此招来了这种罕见的凶兽。
白石是诸神对人间的一种庇佑。
沙乌都部落和马良坪部落在此次灾难中,损失最少,因此他们对波西部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很快,许多家庭的生活都走上了正轨,三个部落里的释比告诫年轻人,“这是传说中的创世神兽,上古四灵之一的白虎,以后听到它的吼声,一定敬而远之。”
对此,大家沉默无言。
他们都知道,一旦白虎再次来袭,只能迁徙到别的山区了。
族里现在最忌讳的就是关于小小的处置问题,这期间,她一直昏迷不醒。
蚕丛和霍光两人态度强横,各不相让。霍光强调道:“必须让族里的释比做一场驱魔仪式,她身上一定潜藏着邪恶的灵魂,我们的释比可以施法。”
蚕丛几乎是寸步不离地守在小小身边,他一直拉着她的手,感受着她微弱的气息和脉搏,他猜测,也许白虎的吼声才是最主要原因。
在黑水寨时,他听莫老先生谈论过上古天书《黄帝内经》,书里记载了人体脉搏与血液循环等深奥的医学知识。他凭借记忆,试图用自己的办法试一试,于是他强调:“她没病,也没有所谓的恶魔附体之类的异端邪说。白虎的吼声才是问题的关键。”
霍光看到蚕丛固持己见,于是抽取了钢刀,蚕丛不甘示弱,斗争到了一起。
两人各呈绝学,杀得难分难解,每每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时,立马会有七八位年轻人向前招架,将他们强行分开。分开时,蚕丛一脸凶光,霍光则是一脸仇恨。
这种情况有6-7次了。
年迈的格尼玛泽说道:“你们这样争辩下去,毫无实际意义。在我看来,这些办法都可以试一试。”
于此,在部落释比的周旋下,两人陷入短暂的和平。
早些年,当莫先生谈论《黄帝内经》中的医学知识时,蚕丛心不在焉,因此许多要点都一知半解,他对此前囫囵吞枣的学习态度而懊悔不已,于今,当这本上古奇书重新出现在他手中那刻,他倍感珍惜,继而开始字斟句酌的查阅书中内容。
莫先生跟他说过,这是上古纪元留下来的最伟大的医学着作,是无数先贤的智慧结晶。果然,当蚕丛翻阅时,他发现此书博大精深,包含五运六气,三部九喉、四季脉象、十二脏腑、五谷养生、五味与五脉、九针十二原等方方面面,甚至还包括阴阳五行、地域气候、四时八正,日月星辰等。
浩如烟海的药理知识、人体结构知识等让他仿佛置身于无尽宝藏之中,不过,他为此前的荒废怠慢而深深忏悔,里面记载的东西太多了,多到他废寝忘食也只浏览了一小部分,这让他寝食难安,里面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蕴含深意,每一行每一页都够他学习十天半个月。可他明白,小小的状态已经等不及让他将书本知识吃透了。
他必须抓住重点,首先,他认为,小小必定是气血受堵,人体血液循环出现了堵塞。当然这仅仅是出于他对表象的揣着,他没有十足把握。
在暗夜灯光下,他感叹道:“假若莫克明老先生在此就好了。”
接下来几天,在探寻五味、五脏、五官、五情、五色、五行相互之间的区别与关系上,他陷入巨大的思想挣扎中。
清晨,他念叨:“目为肝之官,舌为心之官,口为脾之官,鼻为肺之官,耳为肾之官。”
中午,他念叨:“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黄昏,他念叨:“酸生肝,苦生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最后晚上闭眼那刻,他念叨:“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最后,他将关注点锁定在五音疗法上。他觉得,小小之所以没醒来,是因为她完全听不到外界的声音。
接着,他找出了不同乐器,在她耳边敲敲打打,或者,他吹着羌笛,吹出或欢快或伤感或忧郁或奔放等曲调,看到小小依然昏迷,他又念叨:“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他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取书里的精华。
可是,因为时间太过匆促,他尽管学得很认真,但许多知识点依然是走马观花,东鳞西爪,不求甚解,而且,他缺乏实际经验,他明白,救治病人,如果没有长期的积累,真要面对病患时一定无从下手。
一个星期后,他的大脑乱七八糟,思绪如潮,整个脑袋成了一桶浆糊。他自己反而病倒了,他唇干舌燥,喉咙发热,手脚无力。
他太急了,他想救助小小的心是如此迫切,他幻想着,假若上古大圣黄帝和岐伯复生就好了。
第二天,等到身体好转一点,他跟格尼玛泽老人说道:“我要去山上,找一些草药。”这本书博大精深,短时间要摸出门道难于登天,于此,他终于做出了妥协,他放弃了,他最多能配制出一种活血化瘀醒神的草药。
年迈的老人看着这个诚实而固执的孩子,叹息道:“快去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