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郎,万家求。
崔灏声名在外,自然不止朱氏一人看中。
秦国公府大房的霍夫人膝下也有一女,名唤祝宁贞,年方十四,正是适婚之龄。她也替女儿相看过几位世家公子,可总有一处不尽人意。
国子监祭酒崔景衡崔家也曾被她嫌弃过门楣低微,可等到崔灏高中之后,形势便不同了。年仅十八的探花郎,前途无限,更不提他品貌非凡、一表人才。听说放榜那日,跨马游街的时候,人群里的绒花、荷包、香囊大都是朝着崔灏扔去的。
韦夫人这处聊得热络,小姐们也聚在一块儿边赏菊边用膳。
坐得最偏的那位太常寺丞的姜夫人在众人之中不仅夫家地位最低,自己也不过是个举人的女儿。若不是国公府的二老爷是自家夫家的上司,她无论如何都攀不上国公府的门。
可她身份虽低,心性儿却不低。
她母家有一侄子,父母早亡,跟着祖母长大,如今已经年过二十,于婚配上还无着落。
说起来,也是家门多灾、命途不好。
姜如佩的兄长原也是永兴元年的二甲进士,在都察院观政之后也留用了。从司狱到都事,虽然晋升艰难,但好歹也迈入了七品官的行列。不惑之年,事业平顺、家庭和睦,膝下一子一女也还乖巧懂事。
可偏就这么巧,带着妻子回乡省亲时竟会遇到山匪,夫妻俩一命呜呼。
家中的顶梁柱塌了,一双儿女只能由姜如佩的老母亲独自照拂。老太太严厉,盼着孙儿姜回能出人头地。
也幸好姜回不负所望,两年前入了京中的羽林卫,又因护驾有功升了忠显校尉,是从七品的武散官。
老太太原先一心望孙儿扑在事业上,如今事业有所小成,便开始担忧起他的终生大事。
早几年也不是没有媒人上门,毕竟姜家烂船还有三斤钉,光是京中独门独户的二进四合院就足够不少人艳羡。
只是来说媒的那些人原本老太太就瞧不上,现下孙儿升了官,她就更入不了眼了。
思来想去,还是找到了嫁给太常寺丞的女儿,望她能多上心,给侄儿寻一门称心如意的亲事。
母亲所托,姜如佩不敢怠慢,同丈夫商量之后,不知怎地就说到了上司康启廷家中的亲眷。
康家是公侯子爵之家,本不是他们能肖想的。
可康家的三老爷乃是庶出,虽与康启廷是一母同胞,但去得早,留下的女儿亦是庶出。
若真能结为亲家,不仅替外甥解决了一桩大事,还对丈夫有所助力,岂不是一石二鸟的美事。
姜如佩就打起了这位二小姐的主意。
菊花群绕,姜如佩早就在落座之后暗暗观察过这位二小姐。但见她身姿婉约、容颜姣美,举手投足皆能看出她稳重端庄、恬静贤淑。
姜如佩对康幼璇的第一印象就颇为不错,宴席过半,又同她攀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