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路诸侯一拥而上,直接围攻窦焕。
窦焕想得挺好,应该如何扎营、如何分兵对抗诸侯兵马,如何偷袭对方粮草,一切都规划好了。
按照他的想法,只要一波计策执行完毕,就能打得诸侯联盟焦头烂额,让对方损失惨重。
却没想到,他这些计策在对方眼中不过是小儿科,一堆战争经验丰富的老油条,能被这么基础的计策整到吗?更别说窦焕手下也没有特别厉害的将领,都是一群平庸之辈,计策都做不到完美执行。
果然,交战之后窦焕大败,反被诸侯联盟打得落花流水,损兵折将,仓皇逃回城内。
这一战,朝廷折损数万兵马,丢失无数辎重。
赵太后大惊失色,询问窦焕如何是好。
窦焕硬着头皮说道,太后无需担忧,京城尚有十几万精兵,城墙坚固,粮食充足,只需据城而守,量反贼无法攻入城内,等他们军粮耗尽自然退兵。
其实就是几位老臣先前的提议,他现在知道用这招了。
赵太后放下心来,正面打不过,那就打消耗战吧!反正京城不缺粮食,看谁耗得过谁?
先前提出建议的几位老臣无奈摇头,一开始不采用他们的对策,现在才知道错,已经来不及了!
虽然京城有十几万精兵,城墙坚固,还有足够多的粮食,正常来说挡住诸侯联军没有问题,坏就坏在窦焕之前过于自大,出兵对战诸侯,结果惨败,损失惨重。这么一来,京城兵将士气大降,很快产生悲观想法,觉得诸侯兵马太厉害了,而朝廷新上任的卫将军又是个废物,不可能打赢。
最近他们偶尔听见将士私下讨论,都对这场战争抱悲观态度,已经想好诸侯联军进城之后直接投降了。
虽然这样的言论是极少数,在这样的环境下,几位老臣觉得想法会迅速蔓延,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悲观,对现在的朝廷将领失去信心,就会导致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他们做出最后的努力,向赵太后进言撤掉窦焕,换上一位受大家认可、真正有实力的将领,或许还有转机。毕竟士气也是战争中必不可少,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士气,没有自信的军队是无法获胜的!
赵太后却觉得,这些老臣是不想让自己掌握权势,要把自己的人赶下去,所以危言耸听,自然不会同意。
她只是惩罚了那些乱说话,影响士气的兵将,没有撤掉窦焕,只是罚他一些薪俸,让他继续统领京城兵马与诸侯作战,借口是临阵换将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