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几人跟在刘春身后,朝村民家走去。五人刚到房子门口,就见这户村民正在用竹子编竹篮。
“远哥,忙着呢。”刘春在门口热情招呼。
听到声音,村民抬起头,看到刘春几人,赶忙放下竹子,站起身,双手擦了擦,高兴地说:“原来是刘书记来了啊,快请进。”一边说着,一边走进里屋,搬出几个小凳子,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
大家依次走进屋,坐下后。
刘春热情介绍:“远哥,这几位是其他村的驻村干部,今天来咱村走走看看,顺便找大家聊聊天,大家有啥说啥就行。”
刘飞也面带微笑补充:“就是随便聊聊。我刚看你在编竹子,你编好是拿去卖吗?现在能卖多少钱呀?”
远哥身体状况欠佳,除了耕种田地,最擅长编竹篮。听到刘飞询问,立刻笑着回答:“我编的竹篮主要拿到镇上集市卖。小一点的竹篮每个五块钱,稍大些的十块钱一个。那种用来装重物的大竹篮,两个五十块钱。”
“哦,真厉害!”刘飞竖起大拇指夸赞这位手艺人。
谭伟紧接着问:“远哥,你的竹篮销量咋样?卖得多不多?”
远哥摇头,略显无奈地说:“现在镇上有不少塑料篮子,虽说没我编的竹篮结实耐用,可塑料篮子轻便、美观,使用寿命也还行。前几年每次赶集我能卖出几十个竹篮,现在每次赶集只能卖出几个,基本都是老顾客才买。”
刘飞大致算了算,天兰镇每四天赶一次集,一个月大概有七天赶集日。要是竹篮卖得好,一个月下来也能有几百元收入。虽说这笔钱不算多,但在农村,对一个低保户而言,也是相当可观的收入了。
农村吃的是自己种的,住的是自己房子,这两方面花销可比城市少多了。
赵睿环顾房间四周,微笑着说:“远哥,你这房间收拾得真干净整洁呀。”
远哥开心地笑起来,解释道:“我平时干不了重活,家里也没养鸡鸭这些家禽,时间比较充裕。每次编完竹篮,我就利用空闲时间打扫房间。”
刘春拿起水杯,轻抿一口远哥送来的水,然后问道:“远哥,今年项目还没最终确定下来,你有啥具体想法没?”
远哥急忙摆手,连忙回答:“刘书记,项目的事可别问我,我真没想法。”
“为啥没想法呢?”刘春继续追问。
“刘书记,我就是个没读过几天书的人,一辈子待在村里,哪懂那些复杂事儿呀。我要是乱说一通,那不是害大家嘛。”远哥无奈地解释道。
刘飞和其他人听了远哥的话,仔细一想,觉得他说得确实有理。
刘春又说:“那我换个方式问你。村里现在有几个项目了,你觉得这些项目咋样?”
远哥沉思片刻,缓缓开口:“刘书记,村里这些项目虽说现在看着挺不错,每年能给大家分点红。可我就担心哪天项目突然不行了,搞不下去,到时候大家不仅没分红,连本金都没了。”
“哦,你有这担心挺正常的。毕竟做生意,哪有稳赚不赔的呀。”
“就是嘛,所以我就在想,与其做项目亏了本金,不如现在就把本金分给大家。”远哥认真说道。
刘飞和其他四人相互看了一眼,尤其是刘飞和甘顺,他们瞬间想起上次养猪场项目时村民们的担忧。看来很多时候,村民的想法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