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年间
经过徐皇后精心教导后的朱高炽如今已彻底变了个样儿,活脱脱就是一颗外表白净、内心腹黑的芝麻汤圆。
那张脸看上去依旧如往常般温和宽厚,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他迷惑众人的表象罢了。那些曾经被他算计过的文官们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这位太子殿下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让他们这些老油条都有些应接不暇。
想当初,这些文官们满心欢喜地找到太子,希望能借助他的力量办成一些事情。然而事与愿违,不仅事情没能办妥,反倒被朱高炽一顶又一顶的高帽子给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先是用各种溢美之词将这些文官捧到天上去,然后再巧妙地利用他们的虚荣心和自尊心,迫使他们不得不一步步退让,最终让出自己的利益。而面对这样的局面,这些文官们却只能强颜欢笑,违心地夸赞着太子的种种好处,心里别提有多憋屈了。
唯一的好处便是那高高在上、权倾朝野的太子殿下并不会将他们逼迫到绝境。毕竟,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
“高炽啊,你可得小心点,莫要玩儿得太过火了!”朱棣凝视着眼前这个逐渐显露出如同历史上李治般气质的长子,语重心长地提醒道。
金榜出现后,他们父子三人曾围坐在一起,推心置腹地交谈过一番。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推举老大朱高炽作为明面上那些文官求情的代言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看似憨厚老实的大儿子竟然有着如此高深莫测的心机和手段,竟能将那帮文官玩弄于股掌之间,甚至令他们即使吃了大亏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还不得不违心地称赞其英明神武。这等本事,着实令人惊叹不已。
朱高炽微微颔首,表示明白父亲的担忧。其实,就连他的母亲徐皇后得知此事后,都暗中悄悄地安排了两名医术精湛的宫人侍奉在他左右,以防万一。至于那些文官是否会狗急跳墙,对他痛下杀手?朱高炽心中自然早已有数。
他深知目前局势尚不明朗,这些文官暂时还不敢轻举妄动,但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可能性必然会与日俱增。不过,如今的他已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待对方先出手,届时便可趁机反击,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一网打尽,绝不姑息手软!
至于那些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官员们,朝廷自然会有一整套完善且合理的奖励制度去激励与表彰他们的功绩。而他自己以及父亲朱棣,那可是青史留名的帝王!如此赫赫威名之下,必然会像磁石吸引铁屑一样,引来如汪洋大海般无穷无尽渴望青史留名的优秀人才竞相投奔。
想到此处,朱高炽那双深邃的眼眸愈发显得漆黑如墨,宛如深夜里最浓重的黑暗。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清楚得很,金榜绝不会无缘无故地去做那种费力又不讨好的事儿。既然此次对于文官的详细盘查如此之多,那就意味着在这之后的大明朝廷必定是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
朱棣静静地凝视着眼前的大儿子朱高炽,眼神之中流露出深深的怀念之情。此时此刻,朱高炽那温厚而沉稳的模样,竟与当年的大哥朱标有几分相似之处。望着儿子熟悉的面容,朱棣不禁回想起往昔岁月里与大哥相处的点点滴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他默默地祈祷着,希望此次金榜的横空出世,真的能够如他所愿,让在他们这个时空已经逝去多年的大哥朱标,可以在另外的时空之中得以活下来。然而,朱棣却浑然不知,在另一个时空里,朱标竟然怀着将帝脉相让于他的心思。若是朱棣知晓此事,又该作何感想呢?
与此同时,后宫中的女人们如今终于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了。自从上次盘点完朱元璋的人殉之事后不久,徐皇后便与朱棣经过一番深入交谈,最终下定决心废除殉葬制度。
毕竟,他们夫妇二人一路走来,早已做出了许多离经叛道之举,再多这么一桩事也算不得什么了。从此刻起,这些女子无需再整日忧心忡忡地担忧着皇上百年之后自己是否会被迫陪葬,可以相对安心地度过余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