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逾的第一节课,是文史类学生的专业课。系主任陶教授例行来听课。
姬逾从史学界热门的龙骨纹书,也就是甲骨文,开始讲起。他挑了一些有趣的字体作例子,把甲骨文画成小人书一样的图画。生动有趣地把甲骨文和小商屯殷墟过了一遍,随后进入主题:《史记》。
“甲骨文的发现,把华夏的信史往前提了一千年。《史记》已经验证到了商朝。估计以后的考古,可以敲定夏朝。我们这个学期,学习的就是夏商周三代。”时间差不多了,姬逾做总结。
可惜,他讲得再精彩,台下学生依然无精打采的。认真听课和记笔记的人寥寥无几。陶教授看了不禁摇头叹息。他知道,这是大环境的原因,不是姬逾讲得不好。大明积弱已久,处处落后,学生们已经对国学失去了兴趣。很多知识分子甚至对华夏文化产生了怀疑。
陶教授刚接到姬逾的职业简历时,连连摇头。姬逾以前是教启蒙的私塾先生——也就是小学老师,没有学历,没有着作,靠着关系硬塞进来的。大学教书跟小学可不一样,没有统一教材的,讲师必须自己编制讲义,制定课程。这非常考验讲师的学识。这种工作怎么可能是照本宣科了十几年的小学老师能够胜任的?
不过,陶教授和姬逾交流了几次以后,彻底改观了。姬逾的学识之渊博,见识之独到,令陶教授很吃惊。他熟读经典,各种典故顺手拈来,某些历史事件更是见解过人,听着让人耳目一新。尤其让陶教授吃惊的是,姬逾对历史细节的熟悉程度,简直跟过来人一样。这是他在其他专家学者身上看不到的。
今天的听课,陶教授是例行公事。姬逾讲甲骨文那一段,让他再次刷新了对这个小学老师的认知。
正当他要起身离开时,一个女生高声提问:“先生,你讲的国史能重振大明吗?能使华夏赶上世界潮流吗?”台下窃窃私语,一片“是啊”,“就是嘛”的声音。陶教授坐下,他想看看姬逾的教育机智。很多学者学识一流,但是不会教书,管不好学生,这是欠缺教育机智的表现。
“阿美利卡,只有区区三百年历史,人家已经走到列强之中了。我们华夏三千年都在原地踏步!”女生疾言厉色,语速明快,声音响亮。姬逾端详着她的面相。她五官精致,眼睛又大又圆,眼球黑白分明,水灵水灵的,中鼻梁,上唇薄,下唇厚,脸尖,颊骨稍显。这样的女生一般性格刚毅,直爽,甚至会尖酸刻薄。她说话语速快慢有度,抑扬顿挫,应该属于敢说敢做,而且能言善辩之人。
姬逾浅浅地笑了笑,然后缓缓说道:“同学,你敢说三百年后阿美利卡还在吗?欧罗巴人建立的国家跨得有多快,你应该知道的。我敢打赌,只要三千年后还有人,华夏一定还在。”台下的嚷嚷声消停了些。
姬逾的目光从女生的脸上移开,扫视了一眼其他学生,然后淡然说道:“我讲的国史救不了大明,振兴不了华夏——但是,可以让同学们重拾信心,让大家见识一下你们的老祖宗怎样在逆境中扭转乾坤,怎样把牌桌上的一个个对手打得永无翻身之日。”
台下学生彻底消停了,姬逾继续发言:“两百年前把大明搅得焦头烂额的女真去哪了?六百年前征服宋朝的蒙古人,你觉得他们还能卷土重来吗?再往前的鲜卑、契丹、突厥、匈奴、戎、狄、羌,他们去哪了?”顿了顿,他提高了嗓门,厉声道:“同学们,华夏的希望在你们!老祖宗可以的,你们也可以!今天欺压我们的人,我们就要让他们进故纸堆!无论花上一百年还是一千年!”
台下鸦雀无声,那个女生再次高声淡然说道:“先生,说得好听啊。我有信心,可我不知道怎么做,你指点一下呗?”姬逾笑了笑:“大晚上出来偷偷贴反倭传单,投稿针砭时弊,方法很多,适合自己就行。”他说这话的时候,分别扫了几个学生一眼。这几个人听罢,一脸惊讶和惶恐不安,都低着头不敢看姬逾。
通过读心术,姬逾知道这个刺头女生叫章晓兰。昨天晚上她和几个男生到处张贴反倭传单!这是当局明令禁止的行为。一旦被抓住,铁定蹲大牢!
下课钟声响起,学生们一哄而散。
姬逾随着人流缓缓走出教室。没想到陶教授竟然在连廊等着他。
陶教授笑道:“姜先生好口才,好学识啊!”顿了顿,他凑近低声说道:“我想向先生请教关于甲骨文的问题,可否移步,到我办公室一谈啊?”早上的课上完了,姬逾也没事了,于是欣然应允。两人边走边聊。原来,他正在研究甲骨文这个热门课题。
在办公室里坐下,陶教授为姬逾倒了茶。随后,他拿出了一个文件袋,取出几张临摹图片放在姬逾面前,示意他看看。
姬逾拿起一看,是龟甲上的甲骨文的拓本。三张拓本用红绳串着,分别是三篇卜辞。快速翻看后,姬逾看着陶教授说道:“这是子商伐基的故事。陶教授有何高见啊?”“这,这么快?”陶教授脱口而出。
这个小学老师不得了啊!看甲骨文的速度竟然比我看草书还快?陶教授心里暗暗吃惊。不过,他没有表现出来。
陶教授笑道:“行家啊!这么快就看出来了。姜先生是不是已经研究过了?”姬逾连忙客气道:“没有,刚才匆匆一眼,根本没读全。”他真不是谦虚,真正的行家是妇好。
陶教授接话:“这个子商伐基的卜辞。呃,学术界有异议,有人认为基这个字的解读有误……”“没有。就是指基方,位于现今荥阳一带。”姬逾直截了当。
陶教授一愣,停了几秒,然后继续笑着说:“二是,时间、地点,还有这两个人物。”他翻开其中一页,分别指着两个用铅笔圈着的字说道:“呃,都有争议。退之,都想请姜先生赐教。”
陶教授字退之。
“好啊,不过,我需要时间。”姬逾很爽快。陶教授大喜。然后,他收起这几张拓本,又拿出两张拓本放在姬逾面前,微笑着说道:“这个是盘庚迁都的卜辞,很多字都有争议,想听听先生的意见。”姬逾微笑道:“可以,给我点时间研究研究。”陶教授很高兴,哈哈大笑,拉着姬逾的手要请他到家里吃个便饭。姬逾答应了。
陶教授的家就在学校里面的教工宿舍。小两口招待了姬逾和老教授。三个文史哲的老学究畅谈甚欢。幸亏聊学术多,攀家常少,要不然姬逾又要绞尽脑汁编故事了。
下午的课,是面向非专业学生的讲座。姬逾按照《东周列国志》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