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者,士农工商也。
朱匪暴乱之后,由施银施大人率先提议,刘明刘大人随后参与建设的仿效西学的书院,在短短数年之间,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农工商人才。
其中不少人更是在两位大人的举荐之下,顺利进入了朝廷兴办的那些企业之中。
这些举动无疑让所有人都高兴了。
朝廷兴办的企业有人干实事儿了,还是不争功的那种。
普通百姓有了出路。
至于两位官员则是政绩斐然,无形之间也建立起了颇为庞大的关系网,使得他们在仕途之中一路顺风顺水,到哪里都有人为他们说好话。
皆大欢喜也不过如此。
徐来呆呆的看着这所教授真本事的书院久久不能平静。
果然在历朝历代当中,总有人会想方设法的拯救这个国家。
书院虽小,但却是一颗茁壮的种子。如今的他正在生根发芽阶段,当长成了参天大树之后,这些人的余荫依然能够护一方平安。
“只不过朝廷有这样的时间吗?”
随即徐来摇了摇头,眼神逐渐由憧憬变成了悲哀。
现在可是西风压倒东风的时候,朝廷的官员依旧不会见风使舵,非要迎着狂风逆流而上,就因为他们想要保住这艘已经摇摇欲坠的破船,始终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权力和既得的利益,宁愿将他们带进土里也绝不放手。
真到的那一天,给他们陪葬的可不仅仅只有这一丁点的东西了。
“阶级的局限性啊!真是顽固又可悲···”
“哦?徐来同学有什么想法吗?”
突如其来的询问差点吓尿了徐来,回过头他才发现,不知是什么时候施银已经站在了他的身后,一脸好奇的看着他。
“不敢不敢!”徐来连连说道,到现在他都还记得当时问答之时,这家伙眼中闪过的那一抹寒光是如何的沁人心脾。
他可不想触这个霉头,只能含糊其词的说道。
对此施银也没有过多的纠缠,反而是彬彬有礼的将徐来请进书院,在众多学子诧异的目光之下,将他带入了凉亭之中问道。
“不知徐公子来世明书院作甚?难不成公子想要到我书院里来进修吗?”
见气氛有所缓和,徐来也半开玩笑的问道。
“施大人难道不欢迎吗?”
“欢迎,当然欢迎。我四明书院有教无类,凡是有求学之心者,皆可进入其中研习。只不过~”
说到这里施银玩味的看了一眼徐来。
“我这里的学费可不低呀!”
“不低?能有多高?我徐家会给不起吗?”
“当然不是。”说着施银还品了一口茶,“如果是徐公子求学的话,每年学费不低于4000大洋,徐公子可以接受吗?”
“当然~不行。”徐来心中暗骂一句心黑,脸上却依旧是笑盈盈的,“我怎么听说其他学生只收三块大洋,甚至有很多人根本不收取他们的学费。怎么到了我这儿施大人就狮子大开口了?”
其中蕴含的意思不言而喻,这家伙估计是以学费之名,行收贿之事。
哪知被问到此事的施银一点也不慌张,不紧不慢的说道。
“寻常人家若要求学,别说三块大洋,就是分文不取,供其食宿也无不可。可是徐公子可是豪绅之家,区区4000大洋对于徐家来说应该还不算什么吧。”
“俗话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我以天道行劫富济贫之事,有何不可??”
“当然可以!”
本就享受过类似待遇的徐来,对于此项制度竟然是支持的。这个世界又不是非黑即白,绝对的公平便是最大的不公平。
越是贫穷的国家,类似的制度也就越发的常见。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一个穷字。
徐来自然也不想去打破这个规定,因为对于他来说这样龚正的世界根本落不到他的头上,所以他也就无所谓了。
对此他只能毫不迟疑的赞叹一句。
“施大人好气魄!自古以来劫富济贫就是为人所称赞的事情。能够用他人的钱治普通人的穷病,这笔买卖怎么算怎么划算。”
“只不过在下现在已经在蒲夫子的书院就读,贸然转院的话实在是有些让人为难啊。”
施银当然知道这家伙会拒绝,原本就没抱什么希望。
说到底他和蒲夫子开设书院的目的完全不同。
一个是教学生混圈子,一个是让学生靠自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也就是这么个道理。
既然已经闲谈到这个地步了,施银也不想再兜圈子。
“既如此,徐公子来我四民书院有何贵干呢?”
“招人!”
“招人?招什么人?”
徐来大大咧咧的坐着:“什么人都招!打铁的,种地的,经商的我都要。”
“不瞒施大人,在下的工坊正在极速发展过程中,人才的缺口可是相当的大!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蒲夫子的书院虽然能替我解决很多渠道的问题,但是在技术上和经营上,还是四民书院最为优异。”
“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在这儿招收些许人手,缓解我现在在技术上的压力。”
“人,我这里当然有。只不过~徐公子会让他们做些什么呢?”
徐来还以为施银是在担心自己培养的人才会被他给乱用了,当即拍着胸脯表示。
“您放心,在我这里他们的待遇不会比朝廷中的那些企业做的差,包吃包住包安家落户,工龄奖,创新奖,奖奖兑现;安家费,节日费,费费落实。年底有分红,生育有奖金。”
“最重要的,没有人会掠夺他们的知识财富,在我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明码标价,绝不画饼。”
“施大人觉得如何呢?”
“你这说法~挺新奇的。”施银也没有想到这个家伙居然如此的慷慨,要知道在国企~啊不,是朝廷兴办的企业当中,这些人的待遇也抵不过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