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不是吗?”刘明还没有说话,刘成便一脸疑惑的问了出来。从他那天真无邪的表情上学来就能看出,传闻中的神童,其实他的是非观还没有真正的确立下来。
现在所表现出来的成熟完全就是刘明高压的影响之下,被迫这样表达的。
就像小孩子在收到亲戚塞的红包的时候,总是会下意识的拒绝。难不成他们是真的不想要吗?
刘成现在的情况和这个简直是一样一样的。
看中了这一点的徐来立刻便开始了忽悠。
“当然不是。”
“所谓的贿赂是指权钱交易,其核心在于当事人先交钱,后办事。而刘大人却是不同,自始至终刘大人都没有动用自己的手中的权力为我争取什么政策上的优惠,反倒是利用自己的关系积极的联络各方,其中并没有任何权利的交易,而是从事一种牵线搭桥的工作。”
“也就是俗称的牙行一类的事情。其间并不存在任何权利的交易,那么这些东西也就不存在贿赂的定义。”
“刘大人,您说对吗?”
“好个巧舌如簧的家伙。”
徐来的话看似有理,可实际上不过是在避重就轻,偷换概念罢了。刘明在略加思索之后便找出了其中的bug。
“如果我不是身居此位的话,你会心甘情愿的将这一部分利润交给我?说到底还不是因为~”
还没等刘明把话说完,徐来便斩钉截铁的说道。
“当然会!”
开什么玩笑,这可和女朋友问的各种不存在的假设一样,核心点都在于它不存在。
至少到现在为止,刘明依旧坐在四品大员的位置之上。只要这一点核心不改变,那么剩下的一切都不会成立。
想通了这一点徐来的选择还剩下多少?他能说不给吗?
这种送命题要是都答不好的话,那徐来这两辈子可算是真的白活了!
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吗?
刘明自然知道这家伙语气虽然斩钉截铁,可实际上铁定是没说实话。不过这也正是让他高兴的地方。
在现在的官场上睁眼说瞎话也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在看到徐来如此表现之后,刘明对徐来可谓是越看越满意。
“好!很好!非常好!”
接连三个好字无不表达了刘明现在有多么的高兴。
“能做到睁眼说瞎话而面不改色,单凭这一点你就能在官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过奖,过奖~”
“不过这还不够!”刘明突然严肃的说道,“银子我依然不能收。”
“为什么啊?”徐来不明白,明明自己已经得到了他的夸奖,为什么刘明依然我行我素,不愿意接受他们的礼物。
而自家人则是知道自家的事。哪怕是徐澜说破了大天,他也不能把这些银子收下。因为他一旦收了,那么他离死也就不远了!
可惜来如果把这银子送不出去的话,他晚上可是会睡不着觉的。
人就是贱的!
想着法的挣银子,现在又变着法的往外送银子!
那他这银子不就又白挣了吗?唉,怎么会有个又字?
···
紫禁城中,皇帝正在听着13衙门的汇报。
“刘明收银子了?”皇帝冷不丁地询问道。
而手下的回答也很老实:“据说是这样,而实际上徐来他们的银子一分钱都没有送出去。”
听到这皇帝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刘明是个清官,也是个能官。历朝历代不论哪个皇帝执政,手底下总要有那么几个人能做事才行。
所谓明暗相辅,人是不可能一条腿走路的。
他一方面重用了康大人这条明线,通过各种灰色的手段为内务府聚揽钱财,顺带成为一个靶子,一个能够吸引所有人注意力的靶子;另一方面则是重用像刘明这样的清官作为暗线,为内务府创造合理的收入。
在这一明一暗的扶持之下,如今的朝廷的财政虽然艰难,可是皇帝的内务府却是另一番景象。
再加上这些年通过各种运作,比如隔三差五流不经意间流出去几件宫里的东西,皇帝的手中可是攥着一笔不小的资金。
具体有多少~反正除了皇帝自己以外,恐怕就只有刘明知道一个大概的数字,这可是连内务府总管都不清楚具体的数额。
因为实在是没办法,自打丢了南方之后,皇帝的各项财源都开始不住的萎缩。
之前选中的那些和刘明品性相差无几的官员,要么变着法的诠释什么叫一贫如洗,整日里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儿,因过分的爱惜羽毛而变得不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活着。
要么便是向所有人展示一个道理——清官并不代表着他是个能官,把地方治理的那叫一个鸡飞狗跳,鸡犬不宁,如果不是因为皇帝及时的将他们调离了,估计要不了多久他们主政的地方就会鸡犬升天。
这帮东西完全就是大清版的赵括,就知道纸上谈兵,知乎者也。正事儿那是一丁点儿都干不了!永远将穷则独善其身挂在嘴边,只顾自己得道德品德修养,完全不顾底下百姓的死活。
哦~忘记还有第3种人了,就是第2种赵括的变种:一旦地方出了问题,饿死了百姓,他们的良心会遭受极其严重的损伤,紧接着他们便会不约而同的采取同一个手段——仰天大笑三声:皇上,臣尽力了!
然后便自刎谢罪。
也就是刘明这家伙一心一意的做些实业,也真真正正的做出了一些成绩。要不然连皇帝自己都会忍不住怀疑,自己看人的眼光真的就那么的差吗?
不过照理来说也对,自古以来能官又有几个呢?做人不能太贪心。
而当他听到刘明收银子的时候,心中忍不住的曾是一股无名的怒火。心想这家伙居然就是这样回报自己的”重用“?
收银子事小,背叛自己是大!
作为一个清廉的能官,皇帝对他可是寄予了厚望,甚至在传位诏书之中,他还特意夹杂了一份特殊的圣旨——关于刘明入阁参政的任命。
可想而知,皇帝对于他的期望究竟有多高。
而在听到只是名义上收了银子之后,皇帝便毫不犹豫的让13衙门的探子离开了,当再三确认周围没有其他人了之后,他才放心大胆的将满意的微笑挂在了脸上。
”真不愧是朕看中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