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角落听了许久的苏文终于找到机会插嘴。
在昨天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并且成功为徐家挣得了大片的利益,在徐老爷子的赞许之下,苏文颤颤巍巍的提出了自己想要进入涵成工坊“实习”的希望。
他的理由也很充足:蒲夫子的学堂再怎么的不争气,至少第1名的含金量还是有一部分的。加上这些年他的刻苦用功,发奋图强都是被徐老爷子看在眼里的,对于他的能力还是能得到众人的认可。
况且现在还为徐家立下大功,徐老爷子能够从一介草莽完成阶级跃迁最关键的因素可不只是押对了宝,赏功罚过这方面他做的也是相当的好。
至于苏文为什么会突然有这个想法~
实际上起初他是拒绝的。
孔乙己的长衫一旦穿上了可没有那么容易就被他拖下来。
四民书院更像是职高,虽然教的东西确实很有用,教育模式也极其的严格,教出来的学生至少大部分算得上是人才。
但始终这个社会的风气总是觉得只有做官才是最体面的工作。四民书院一直没有出一个像样的大官,所以除非是被逼无奈或者是对于西学有所了解的相对开明的父母,还会选择将子女送入四民书院。
而蒲夫子的学堂虽然是水货,但却是更加符合现在的人的价值观。就像是后世的名牌大学一样,他所颁发的毕业证的含金量至少在不懂行的人的眼中根本就是一个金字招牌。
普通人是不会管学堂里的学子究竟是因为什么才做的官,总会片面而固执的认为进入这个学堂就相当于拿到了打开仕途大门的敲门砖。而不会去深究这些学子家庭因素对于他们仕途的影响。
至少苏文也是这么认为的。
他的梦想一直是出将入相,他要的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那种豪迈生活,而现在却让他去工坊里面和一群下九流一起工作,这一点他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哪怕徐来,简涵还有荣成都“自甘堕落”,整日里和那种人厮混在一起,即便苏文没有这么觉得,他周围的人却实实在在是这样认为的。
他不止一次的听到了他父亲不住的叹气。
“像少爷这样的好人为什么不去做官呢?非要和我们这样的下九流混在一起,这多糟践人啊!”
但是能够击垮理想的只有现实。
虽说徐来他们将村子的摊派给接了过去,不用他们村子里的人再担心了。可这只是让他们度过了一时的安稳。
马上就秋收了,依照惯例朝廷又要征税了。
王奋王保长已经接到了通知:由于今年黄河两岸多省受灾,加上朝廷要编练新军,抵御朱匪,故而税赋征收比往年再加两成!
这一句话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将村子里的所有人给打懵了。
他们本来就已经是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即便按照往年的征收标准,交完税费之后也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才行。
可现在你还得再加两成!
当官的上嘴皮碰下嘴皮说的倒是轻松,可实际上落到他们的头上无异于泰山压顶,足以将他们所有人碾成肉泥。
今年又不是什么大丰之年,况且黄河两岸受了灾他们这儿难道就不受影响吗?
今年能够按照去年的比例缴纳完毕就已经烧高香了,这朝廷还得突然加税,这日子真的就是没法过了。
对于苏文家来说同样也是影响巨大。
本来苏文进学的费用就已经是一座大山,让苏父一刻也不能喘息。即便今年他舍了老脸求徐老爷让他多租了几亩地,玩命的干了整整一年,所得到的收获也不过刚刚能够抵消那两成的税收。
也正是在这一刻,苏父越发坚定了自己要将把儿子供出来的念头。他同样不止一次的告诉苏文。
“儿啊,你一定要当官。你看看你爹,辛辛苦苦卖了老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拼命干活,得到的收成现在爷两句话就能收走。爹不识字,也讲不出大道理,但他爹不是傻子,看得明白这个世道只有当官才能吃饱饭!”
“所以儿啊,爹苦点累点就算了,可不能让将来咱的孙子孙女像我这样受苦受累呀!”
每一次听到这话,苏文的内心十分不是滋味。
他真的很想告诉自己的父亲,并不是从学堂毕业的人就能当官,而是只有能当官的人才能从学堂里面毕业。
可每一次他想告诉苏父实情的时候,都会于心不忍。
为了他的学业,苏父受的苦实在是太多了。
明明一个40出头的人看起来就跟70岁一样,这样的情况之下苏文又怎么忍心去戳破这个美好的泡沫呢?
可是家中的饥荒又是实实在在的。鬼知道明年开学之后除了例行的书本更新费以外,还会不会有其他的杂七杂八的费用。
这个时候家里一定要多一点开支才行。都快要饿死了,孔乙己的长衫他即便再怎么不想褪下,也只能忍辱前行。
尤其是当他听到隔壁村就读四民书院的同龄人,在涵成工坊实习了短短两个月之后,便拿回家了零零散散十几两银子。
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个年代的信息我并没有那么闭塞,尤其是像这种一夜暴富的情况传播的速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因为生活已经足够绝望了,每一个人都在期待着希望的降临,都在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解脱之路。
以前他们的认知中就只有做官一条,而现在却多了一个选择。
看着那些人修葺房子,穿新衣服,吃肉喝酒,苏文突然觉得到工坊里面做工不是什么无法接受的事情。
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大幅的改善生活条件,光凭这一点就足够吸引他和同村的所有人。
一时间四民书院便成了他们心里的香饽饽,尤其是这个书院读书可以不需要学费的时候,引起了整个乡下的轰动!
能挣大钱,投入还少。这样的好事儿哪里找?
而苏文的注意力却是被那些“实习工”的介绍所吸引。
短短三个月的实习期内,他们竟然就能挣到这么多的银子。哪怕骄傲如他在如此高的工资面前也不得不低头。
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毕竟还是在少数。
这也是为什么他死皮赖脸的都要进入涵成工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