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再来说这边的曹彬。
李煜那边还在慢吞吞地集结军队赶往采石矶意图将曹彬赶进长江去洗冷水澡,他以为凭借采石矶的天险优势无论如何都可以把曹彬的大军抵挡好些时日,他甚至都无需动用湖口的水军就能搞定曹彬。可是,李煜这一次想错了,宋军的这位以“仁德”而着称的主帅在当年随大军攻灭后蜀时早已对各种所谓的天险习以为常,采石矶虽险可它能比得过蜀川之地的那些山川峻险吗?
正所谓兵贵神速,曹彬这一路上之所以拼命地往前冲就是为了抢时间,他要趁着南唐的军队赶来增援采石矶之前攻下它。不过,天险可不是随便叫的,更何况南唐在采石矶这么一个山包上面还布置了两万重兵把守。如此军力加上号称天险的地理优势,按理说南唐军队怎么也能顶上好几天以便为李煜争取到增派援军的时时间。让人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南唐人连一天也没顶住,曹彬集中手中兵力猛攻采石矶且当天就宣告得手,守卫采石矶的南唐马步军副部署杨收、兵马都监孙震等人皆被宋军生擒。
至此,曹彬现在可是脚踏长江两岸,只要他愿意就可以直扑前方不远处的南唐都城金陵,南唐上下顿时开始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可是,别急着慌乱,现在还不是世界末日,曹彬再猛可他手里的这点兵力对于带甲数十万的南唐来说都不足为惧。另外,让南唐这边突然大喜的是,曹彬在攻下采石矶后并未乘胜向金陵进发,而是就待在原地按兵不动。
经过一番分析之后,南唐方面一致认为曹彬趴窝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兵力有限的曹彬很有自知之明,他在等待后续的援兵。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赶快利用主场优势派兵过去灭了他!这应该是正常人应该具有的思维和反应吧?而且这是在变数时刻都会出现的战场,南唐这边所要做的就是趁着曹彬趴窝的大好时机火速出兵吧?
很遗憾,曹彬的趴窝并没有促成南唐方面的加速出兵,反而是让他们放缓了出兵的节奏和步伐。这里面原因何在呢?因为南唐方面认定了曹彬已经是煮熟的鸭子,为了确保可以吞下曹彬,所以他们需要花时间对战局进行一番周密的部署并调派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前去应战,等到一切都十拿九稳后再对曹彬发起总攻也为时不晚。
在南唐人还在磨磨蹭蹭地集结兵力的时候,此前远在安庆水域的宋军架桥部队已经带着他们的那些竹木筏子和龙船火速地赶往采石矶。到了地方后,他们马上就在曹彬所部的警戒和保护下开始在采石矶水域架设浮桥。有了在石牌镇成功架桥的经验且加以无数次的演练,这些宋军的工程兵干起活来可谓是轻车熟路。
原来曹彬不是在等待援兵,而是在等人过来在长江上面架浮桥。情报传入金陵,李煜和他手下的大臣先是惊愕,然后便是一阵嬉笑和调侃——愚蠢宋朝人竟然妄想在长江上架桥!
李煜向他的宠臣张洎问道:“宋朝人真的能搞成这事吗?”
张洎也是一阵迷糊,但博古通今的张大才子最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这种事别说是现在,就是在以前的书里也从来没有看到过有此记载,所以这种事绝对不可能成功。”
李煜听完顿时就完全放松了,他长叹一声,说道:“我也觉得宋朝人这是脑子犯糊涂,想在长江上面架浮桥,这不是在闹着玩儿吗?”
没错,如果没有樊若水这个南唐人,那么宋朝人即使想在长江上面架浮桥也只能是做做梦罢了,而李煜等人这时候也不会想起那个叫樊若水的人。在他们看来,浮桥是绝对架不起来的,等到宋朝人明白这事后自然会知难而退。到时候事情就好办了,南唐这边再送点钱过去说不定赵匡胤就会认命了,甚至是死了灭掉南唐的这个心。
李煜还在做着美梦,可三天之后他突然做了一个噩梦:宋朝人只用了短短的三天时间就把浮桥给建好了,而且长江北岸的宋军潘美所部共计十余万的步骑大军正是通过这座浮桥已经源源不断地登上了长江南岸的土地!
很遗憾,这一切不是李煜做的噩梦!这是真实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