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这些粮食难道不是虾大人变出来的吗?为什么却要按在我的身上?”
“文奎啊,等你长大之后,自然会理解父皇的苦心,只不过这就需要你承受压力了”
反正他已经是太子,更是大明未来的第3代皇帝,他必须要承受住这责任才有当皇帝的资格。
而不是因为他是皇帝第一长子就有承担皇位的资格。
“黄公公,父皇这是为了什么呢”
年轻的小太子看着黄告发出了疑问。
“太子爷啊,奴婢不方便细说,不过您长大之后自然会懂”
“陛下,你真不该让小太子这么就小就承担这么大的责任,有压力呀”
刚劝慰完小太子后又想到“这皇帝是越发的狠了,如此年轻的小孩子竟然遭受来自朝廷大臣以及天下百姓的期望”
不由的为之感到心疼。
“长大了就懂了吗?”
许多年之后未来的明孝武大皇帝,总算是明白自己父皇的意思了。
“妈的父皇你坑我”
他只是一个普通皇帝,如何掌控得了4000多万平方的帝国?
不过那个时候内阁的四柱体系早已成熟:皇帝只需坐镇中央协调各方,调和阴阳足矣。
宗室,勋贵,太监,士绅自会打擂台,一边镇压,则外族蛮夷,另外一边则掌控天下数亿民众维持生计的产业。
便是明朝灭亡之后这四柱内阁体系,依旧维持着中华帝国的稳定运行。
“拿好了,这是您的钱”
“多谢太子爷”
“太子爷,您未来一定是一名优秀的皇帝了”
“看这小太子当真是精明能干,一看就是那么让人感到亲切啊”
在出发之前,他们这些劳工也清楚,皇帝派了太子爷来给他们发放出发的红包。
“记住了,是太子爷给你们发的,你们这些家伙也应该清楚要感谢谁了吧”
锦衣卫拿着明晃晃的绣春刀,在这些老公面前晃晃。
于是乎,就有几十万老工在敬天城外感谢太子爷的这一幕出现。
这一幕也被官员们炮制上了大明帝国的热搜榜,如果当时就有微博,那么太子爷绝对是当时一段时间的天下第一红人。
不过也无妨。朝廷还准备了不少文人通过文字语言画面将此记录下来,并且。还利用戏曲僵持传播出去,让天下之民都在感谢太子爷的皇恩浩荡。
在得到了偌大的名声之后,太子爷也正式告别了他的小孩时期。
接下来在这小小的太子爷面前将遇见数之不尽的马屁以及作业。
庞大到让人头皮发麻的作业,一度让年轻的太子道心崩溃,喊出了那句至理名言
“我还是个孩子啊”
只可惜这句话并没有太多的用处,只会让皇帝阿斗十分欢喜的给他布置一份又一份的作业,这一幕要是被刘备看到的话,他一定会愤怒自己对阿斗的教育太过放松。
不过苦逼的不止他一个,连带着皇亲宗室以及勋贵的三代四代子孙都被迫加入进这场内卷之中。
“你们看看连太子爷这样阴,明天之聪慧的孩子都在努力,你tmd你凭什么不努力”
某不愿意说出名字的功勋世代,诉说着自己的不幸,他叫石享,他的父亲很早就在与草原民族战争的路上死去了他被他伯父接了过来。
在他伯父得知皇太子都接受如此折舌的作业量之后,他也给自己这小侄子安排了足够多的作业。
学习要从娃娃抓起,石家人作为凤阳起家的老勋贵,他自己是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的,以至于出战沙场之后,只能凭借着一身莽,竟不断砍杀才搏出来了一个千户的官位。
在认识到不能光凭武力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孩子以及侄子,全部扔进应天的勋贵学院,让他们跟随皇太子一同成长,直到成为皇太子忠诚战将。